交流材料

四川:以贯彻新《水土保持法》为后盾 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1-04-0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四川省水利厅 一、“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 “十一五”期间,在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加快水土综合治理,强化监测科研支撑,创新水保国策宣传,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合理利用,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综合治理快速推进。五年来,全省积极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和省级财政水土保持等项目,启动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配合实施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已完成治理小流域350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82平方公里, 占“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14%,共完成财政投资9.2亿元。另外还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后水土保持设施恢复重建253平方公里,完成投资近5亿元。开展了重点治理的地区与治理前比较,水土流失面积减少65%以上,水土流失强度降低1-2个等级,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林草覆盖率提高2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同时这些重点治理区人均基本达到1亩旱涝保收田,粮食单产提高30%以上,人均纯收入增长40%以上,项目区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果。 二是预防监督规范有序。我省始终坚持把预防监督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来抓,实行预防监督“一票否决”, 强力推进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明显加强,人为水土流失不断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扭转。“十一五”全省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612个,水土保持总投资997153万元;防治责任范围162167公顷,拦挡弃渣64590万方;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4991个项目;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6534万元。全省各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水保执法检查活动23594次,检查开发建设项目13645余个,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594宗。其中省水利厅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743个,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144个,开展执法检查583次,检查项目610个,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7000余万元。 三是监测监理重点突破。开展了深溪沟水电站、达成铁路扩能工程等100多个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布了2006—2008年度《四川水土保持公报》,配合国家完成了5.12地震重灾区水土流失调查,发布了《汶川大地震四川省水土保持专题公报》,启动了全省第四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编写完成了《四川省水土保持面上监测大纲》、《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监测管理办法(试行)》,顺利通过了水利部、财政部对我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一期工程建设的验收,国家二期工程43个监测点的建设顺利推进,开展了《汶川地震区新生水土流失环境效益分析研究》等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理工作。 四是宣传教育突出实效。一是水保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开通了水保生态网、定期发送水保公益短信、制作播放水土保持公益广告、编写了小学生水保科普读物、撰写了水保志、开展了“保护水土资源,人人争当生态守护人”活动、实施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夏令营、举办了研讨会、文化论坛以及水保摄影展、水保笔会、水保杯竞赛等系列活动。二是水保文化设施不断加强。建立了水土保持青少年科教基地、科技试验示范园区、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在广安小平故居和仪陇朱德故里建设了中国水利水保林,建成了广安、达州和凉山等水土保持大示范区,开展了城市水土保持试点以及黄河源区预防保护等。五年来,全省各级水保部门共举办水保讲座200多场次,水保执法培训研讨会100余场次,出简报600余期,张贴宣传标语20000余条,在省级电视报道600余条。组织水保专版专刊10余期,编辑画册5本,拍摄电视专题片10余部。宣传册5万余本,赠送水保科技资料10余万册。 五是创新机制增添活力。一是激励竞争机制。实行年度验收,打分排位,全省通报,奖励先进,淘汰末位,形成了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成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助推器”。2009年有14个县受到了调减资金的处罚,差距最高拉到100万元。通过“自愿申报、竞争立项、择优安排”的方式,确定了5个2010年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二是项目整合机制。平昌县转变思路,开放治理,充分利用水保委的协调机制,超常发挥水保措施的综合优势,以小流域规划为总纲,强力整合项目,整体示范推进。在2009年水保项目实施中高效整合相关项目资金达4800万元。三是先建后补机制。通江县探索出了“五民一补”(项目民报、方案民定、工程民建、资金民审、建设民管、先建后补)建设水土保持的新路子,充分突出了农民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自主大干水土保持的热情。 六是项目规划不断加强。五年来,相继出台了《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06年—2030年)》、《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四川省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水土保持规划(2008-2015年)》和《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2008-2030)》、《四川省藏区水土保持规划》和《岷江沱江水土流失调查报告》等10多个重大规划报告;配合水利部、长江委完成了《全国革命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全国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全国石漠化规划》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涉及四川部分的规划;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国家已将沱江流域的15个市(县、区)首次纳入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规划;目前,我省还有78个县正申请纳入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有65个县申请纳入“十二五”国家易灾地区水土保持规划。 二、“十二五”水土保持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生态四川的目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预防为先、民生为重、创新为要和质量为魂,强化规划支撑、科技支撑和管理支撑,建设民生水保、预防水保、民营水保、科技水保和文化水保,全面推动全省水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战略定位是:把四川建设成为引领西部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领头羊,长江流域生态预防保护的桥头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排头兵。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完成1000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0平方公里;监督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所有开发建设活动的水土保持行为得到全面规范,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备,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三、2011年水土保持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新水保法宣传贯彻。把新《水保法》的宣传作为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迅速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高潮。重点抓好《四川省小学水土保持科普读物》的发放仪式。开展水保夏令营、水保杯摄影、知识竞赛及举办专题讲座、研讨、培训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电视、广播、广告、手机、微博、博客等各种媒体作用,全方位普及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理念。 二是突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全力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省财政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的技术指导、工程实施、资金管理、检查验收和后期管护,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千方百计争取尽快启动易灾地区、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项目,继续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作。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创新机制,积极推行民办公助的建设方式,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三是突出监督管理纵深推进。以新《水保法》实施为契机,推进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以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为重点,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验收,加大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力度,把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强化水土保持规费征收管理,力争近期出台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试点文件。启动新《水保法》配套法规的修订工作,组织专家开展研讨、咨询和专题研究,加强与法制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快配套法规的修订进程。 四是突出监测科研稳步发展。抓好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完成全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国家监测网络二期工程任务。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按时发布水土保持公报。加快建立水土流失动态数据库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库,编制全省水土保持监测规划。加强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研究,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增加水土保持科技投入。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