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陕西省丹凤县委程诗有书记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08-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实施“丹治”献清泉 美化生态促发展

中共丹凤县委 丹凤县人民政府
(2012年7月)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东段,丹江流域中上游。全县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总人口30.24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
    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特别是2007年“丹治”工程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立县作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紧扣“科学治水,突破发展”主题,围绕建设生态和谐水利、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目标,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以治坡造田、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丹治”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全县共实施“丹治”项目区7个,治理小流域25条,森林覆盖率达67.5%,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善,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境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其中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12.7mg/L、氨氮量0.225mg/L,分别低于目标值20mg/L、1mg/L;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664元,同比增长27.4%;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陕西省水利“振兴杯”,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切实抓好“丹治”一期项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安排,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主管县长和县水务局长任副总指挥,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国土、交通、公安、审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丹江口水库库区及上游流域治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水务局,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每年都把“丹治”工程项目作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写入工作要点,列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有关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夯实工作责任。县人大、政协每年都组织对“丹治”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两次以上专题视察和调研。各有关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将“丹治”工程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工程、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程、生态和谐的支柱工程来抓,认真研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各项目区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丹治”工程建设的合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模式,科技示范。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推广基本农田方田化、植树造林规模化、水利工程配套化、防洪工程标准化、封禁治理制度化、交通道路等级化、村容村貌整洁化和流域治理公园化“八化同步”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针对河谷川塬区、北部中山区和南部中低山区等不同的地貌特点,采取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和水利水保工程相结合而又有所侧重的治理方法,在各项目区构建起了宜田则田、宜林则林,上、下游全面布局、立体空间兼顾的立体水土保持防护网络体系。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人与水和谐、田与林和谐、水保工程措施与水质环境和谐,对沿城镇、沿江河和沿主干公路“三沿”优先布设工程点,在每个项目区都建立了上部修复区、中部综合治理区和下部保护区三道防线,努力建设清洁型流域。积极开展重点工程技术试验示范,实施了乔、灌、草相结合三道拦截的立体植被层;为防止重力侵蚀发生,对项目区的高边坡,采取了挂网喷播、PP生态袋砌磊喷播和整坡喷播的生物复绿技术;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采取了“植物吸收+土壤滤渗床”专利技术;依据沟道泥沙特性,实施了钢构拦石坝、混凝土拦砂坝、石质谷坊和插柳谷坊治理,并创造了省时省力且成本小的混凝土预制件鱼鳞坑整地技术。结合开展“7.23”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创建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生态科技示范园,重点围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保科技示范、宣传展示设施、面源污染防治、园林景观和生态旅游开发等内容,合力打造具有多种功能的示范园区。目前园区道路、调水、坡面防洪、园区供水、停车场及山门附属等设施建设完工,共栽植桃树、樱花、国槐等树种2.6万株,完成生态护坡1万多平方米,修建便民桥3座,完成路基建设1100米,加固道路边坡400米,成为休闲观光旅游的新亮点。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桃花谷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列入全县重点区域建设内容,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担任处长的项目建设管理处,继续抓好边坡绿化,正在实施大禹广场、宣教中心等配套建设工程,奋力将水保示范园打造成富有桃花源意境的旅游景区。
三、规范管理,加快进度。
    针对水保工程量大面广、季节性强、施工时间与农事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制定了《丹凤县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农民施工专业队组建管理办法》,采取由各项目区所在镇或村组推荐、有施工和垫资能力个人自荐等办法组建农民专业施工队伍300余个,通过考察、评定、公示规定程序,参与实施项目工程建设,并组织开展了水保工程建设创佳评差活动,调动和激发了各施工队的积极性,加快了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联系领导多次深入各项目区实地察看建设进度,并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分析推进会等方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县“丹治”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采取联合督查、明查暗访、跟踪督查等方式,加大项目实施督查力度,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有序实施。同时,按照“谁辖区、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丹治”一期项目全部移交所在所在镇、村组进行管护和维修,确保项目永续发挥作用。
四、整合项目,增加投入。
    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县发改、水务、扶贫、国土、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实施的民生工程、小水项目、扶贫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农业综合开发和沼气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后续产业建设、“千里绿色长廊”、生态村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确保项目按期建设完工。先后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4200余万元,用于基本农田、河堤修筑、造林绿化及其他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丹治”一期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投工539.67万工日,移动土石方1.3亿立方米,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7.02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885.43公顷,造林种草2.2万公顷,封禁治理347.2平方公里;共修建渠道66.83公里、蓄水池、沉砂池各177个、谷坊482座、河堤30.55公里、生产道路87.9公里,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五、各方联动,提升效益。
    抓住国家投资和市场机遇,精心做好水保项目策划、论证、筛选、包装和推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具有百年品牌的丹凤葡萄酒厂投资在“丹治”项目区——棣花陈家沟租赁新修石坎水平梯田建设优质葡萄基地1500亩,带动村民实现年综合收入375万元。通过股份合作、“BT”模式投资、有偿投资使用等方式引资1.2亿元,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万亩核桃园、千亩大棚蔬菜等一批水保生态项目。着眼统筹解决水土流失、饮水困难、抗旱灌溉、环境安全、交通不畅等问题,把“丹治”工程与灌溉工程、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和特别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项目结合实施,累计在项目区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1个,共建成沼气3500口、改厕2900户、改圈2510户、改灶2150户、改造房屋5900户、硬化村组道路112公里,治理农村面源污染86平方公里,建设畜牧小区7个,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丹治”工程被广大群众誉为安居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
    总之,我县在实施“丹治”一期项目工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与各级水利(水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兄弟县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但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群众愿望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克难攻坚、扎实工作,继续巩固和运用好“丹治”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努力把二期工程建设得更好更亮,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