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作交流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2-08-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努力维护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生态安全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  王树山
(2012年7月28日)

尊敬的刘宁副部长、刘满仓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保护丹江水质、服务南水北调大局这一中心任务,奋力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征迁移民群众最多的省份,也是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涉及我省南阳、洛阳、三门峡3个省辖市和淅川、西峡、内乡、邓州、栾川、卢氏等6个县(市),流域面积7815.34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143.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07年-2010年,国家分四批安排我省丹江口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投资4798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9458万元,地方投资18524万元,共安排水土流失治理任务2126.46km2,涉及淅川、西峡两县21个项目区115条小流域。截至2011年底,工程投资和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工程竣工验收和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二、建设成效
    自2007年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按照规划总体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减少入库泥沙,控制面源污染,维护良好水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人水和谐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集治山、治水、治污、治穷为一体,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成效:
     一是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植被面积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4%提高到76%,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471.65万吨;流域内大量防治体系的布设,增加水源涵蓄能力4390.3万立方;面源污染得到缓解,年可减少面源污染量6.76万吨。在治理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了丹江口库区水源保护型、休闲观光型、绿色产业型等小流域治理模式。
    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坡改梯、沟建坝、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的建设,项目区实现了生产有路、集水有池、排灌有沟、水不乱流,“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变成了“三保田”,初步形成了“坡地梯田化、排灌设施化、种植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荒山、荒坡及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农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土地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土地生产率提高25%,年可增加粮食产量700万公斤。 
    三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发展当地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草药,绿色产业形成规模,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淅川县形成了“南桔、北桑、中果”的水保产业基地和产业格局,建成了全国辣椒生产基地、中原最大花椒基地、全省桑蚕第一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水保生态产业的比重达到65%以上,新增收入中的比例达到75%。生态产业基地的形成,初步实现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的和谐统一。
    四是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树立了示范样板。各级各部门牢牢树立精品工程意识,科学规划,规模治理,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的精品小流域。目前,西峡县项目区治理中建成的猕猴桃和中药材基地,关山沟生态型清洁小流域的石坎梯田、生态示范沟、坡面水系工程等,已成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借鉴、学习的示范样板,被当地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主要体会
    我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建设能够取得目前的成效,关键是得益于水利部和国家各有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省、市、县各有关部门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六点体会:
    第一,注重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作。一是加强领导。市、县各级成立了由市、县长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二是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入清水中”的理念,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治一方水土,建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确保项目区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得到实惠,经济得到发展。三是搞好协作。各级水利水保部门主动与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商,使项目在前期审批、计划下达、资金拨付等环节得到有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注重前期工作,规范项目管理。一是认真编制规划。编制完成了《河南省丹江口水库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培育支柱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生态乡、生态村、生态小流域。二是做好设计审查。安排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设计,组织专家对重点项目进行技术审查,确保了设计质量。三是加强建设管理。省水利厅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认真落实各项建设制度,并认真分析、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在工程完工后,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将经营权、管理权交还群众,确保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第三,注重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水利水保搭台,政府导演,统一规划,各投其资,各尽其责,各记其功,合唱一台生态建设大戏”的模式,捆绑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同时,嫁接项目资金,优化引资环境,积极推行投资机制多元化,多方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2007年以来,淅川县先后引进8家外地公司在库区周边的毛堂、香花等乡镇,投资承包荒山,开发生态旅游等产业,总投入达50多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为水源区治理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第四,注重服务民生,扩大治理效益。我们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当作服务群众、服务民生的一次难得机遇,突出“四个结合”:一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农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呈现出村容整洁、人居舒适、水源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面貌。二是与群众迫切要求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安排群众欢迎的措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推广种植保水固土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植物措施,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淅川、西峡县建成的猕猴桃、金银花、桑蚕、花椒等基地,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四是与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扩大工程建设透明度,让群众从前期规划到建设管护全程参与,让群众了解工程、支持工程建设,并从中受益。
    第五,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着重宣传水源区水土保持工程的重大意义及重要性。项目所在市、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开展集中宣传报道,在项目区醒目位置设立标志牌和大量宣传标语,提高宣传效果。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千方百计让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第六,注重监督执法,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水保法,狠抓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努力推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一是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督促库区及周边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搞好水土流失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了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法律义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减少了生产建设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三是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使得水源区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四、下步打算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一轮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正式启动,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理念,坚持做到“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为水源区生态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把丹江口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强化领导,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进一步拓宽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继续探索水土保持新路子、新理念。坚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与当地实际结合,突出民生需求,增加人居元素,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位,使项目区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坚持实施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建设成一批高标准小流域和示范区,着力扩大社会影响度和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坚持突出“三大效益”,既要注重保水保土的基础生态效益,又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并举。 
    三是强化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快水源区生态建设步伐。继续坚持建立严格的考核责任制,把项目建设纳入各地考核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继续坚持做好项目设计,在省发改委组织评审的二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组织编制好初步设计,提前做好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同时,继续做好沟通协调,在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上下功夫,继续加强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在项目监管和督导上下功夫,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是强化政府主导,进一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坚持市场引导,拟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单位及个人参与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坚持农民为主体,依靠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实行县、乡、村三级承诺制,组织受益群众积极投劳投资。继续加大各类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合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决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部署特别是水利部刘宁副部长的指示要求,振奋精神,务实重干,进一步推进我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建设、为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