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深圳市水务局水保处刘云华处长介绍水保宣传工作经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8-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深圳市水务局水保处刘云华处长介绍水保宣传工作经验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强化国策宣传教育
推动深圳城市生态水土保持新跨越
深圳市水务局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内容更为丰富、任务更为艰巨的历史使命。
    深圳地域小,生态空间有限,人口密,产业高度聚集,全境实现城市化,水资源约束趋紧,水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
    我市在传统水土保持宣传模式基础上,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以提升民生福祉为目的,紧扣城市生态水保,立足深圳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拓展思路、创新方式,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氛围。
    深圳水土流失呈现人为性、阶段性、危害大三大特点,开发建设项目管理和面上水土流失防控成为我市城市生态水土保持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东岸,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市面积1991平方公里,管理人口1400万,2014年本市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2014年全市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689宗,动土面积超过26.7平方公里。
    深圳市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每年水土流失面积总量的80%以上,集中在开发建设施工期;另外深圳城市绿化面积比较大,大部分城市绿化带、绿地覆土与路牙(路缘石)高度持平,绿化带下方的裸露表土在暴雨冲刷下成为新的城市水土流失类型。深圳雨量大、降雨集中,突发性暴雨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深圳人口集中,资源财富集聚度大,一旦发生水土流失灾害,将会带来重大人身财产损失。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城市水土保持内涵进一步拓展。我局从规划入手,提出切实有效的生态指标,提高城市雨洪调蓄能力,提高余泥渣土资源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率,形成“山水林田湖”全面管理的大水保格局,有效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与健康,推动水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45.05 km2下降至2014年的36.28km2。这其中,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的做法是既坚持传统宣传方式不放松,又结合我市城市生态水土保持重点工作大胆创新,以树立城市水土保持行业标杆为方向,充分挖掘水土保持在通过植物措施减少入河泥沙、涵养水源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削减面源污染、修复土壤以及实现生态景观等服务水安全、水环境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富有时代特色且形式较为完备的宣传体系。
具体是:
    (一)筑牢传统宣传阵地
    1.精心推出宣传力作。制作全国第一部以水土保持为主体的3D电影——《水土保持总动员》,开展“水土保持进万家”移动宣传,目前已播出3000余场;制作《合理开发建设,保护水土资源》宣传教育片、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宣传片;拍摄《深圳•我们的家》水土保持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电台高峰时段集中播出水土保持公益广告;创作《水土保持之歌》、《一滴水、一方土》水土保持宣传歌曲;编印《水土保持中小学读本》;出版《华南岩质边坡工程绿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出刊《深圳市水土保持简报》;编印《施工工地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我们身边的水土保持》宣传折页。形成涵盖影视作品、歌曲、书籍、杂志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作品。
    2.倾力打造宣传园地。作为我市城市生态水土保持宣传窗口,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自2009年开园以来,先后被命名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被教育部、水利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席奖,已成为展示深圳市生态文明的一张名片。园区年均接待人数维持在12000人次以上。2015年5月,示范园顺利通过水利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期评估。2014年10月开始,我局启动示范园一期形象提升工程,加速二期建设进度。通过打造园区海绵城市雨水花园体系、海绵城市科研实验教育基地以及“滞、蓄、渗、净、用、排”六个城市生态低影响开发展示区,展示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透水地面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充分体现城市生态水土保持特色,将示范园进一步打造成为我市对外展示城市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名片。
    3.始终抓牢宣传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局多次联合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开展中小学主题宣传活动。推出“美丽深圳•生态文明• 从我做起”全市中学生水土保持知识竞赛,吸引两万余名学生参与活动;开展“爱水护土你我有责亲林护绿点滴做起” 全市中学生水土保持科普季宣传教育活动,以征文、演讲比赛的形式促进中学生了解水土保持;加强中小学共建,授牌深圳市西丽小学、西丽二中“水土保持示范学校”,有效提高中小学生对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长期免费印发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中、小学读本,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形成小手拉大手、学校带家庭、辐射全社会的良好宣传效应。
    (二)拓展新型宣传平台
    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的载体,是海绵城市的“骨架”,以高度敏感性和预见性开展宣传工作,占领宣传高地,掌握话语权。    
    1.水土保持进党校。针对我市“人为水土流失”特点,确立“水土保持进党校”长效活动机制,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市委党校党政领导干部主体班课程,使领导干部的水土保持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已开课一期,下期将于今年10月开课;与市城管部门共同研讨城市绿地水土流失防控措施,建议在不影响景观及道路相应设计、管养要求情况下,为路缘石“增高”,使绿化带覆土高度低于路牙(路缘石)高度。同时积极推广“海绵城市”理念、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绿色”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2.行政执法助力水保宣传。利用行政执法威慑力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近年来,我局水土保持主管处室与水务执法部门建立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移交告知制度,密切联动加强对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共发送水土保持违法情况告知函48份,办理案件27宗。针对水土保持验收率低的现状,全面清理2003年至2014年未经水保验收投产使用的建设项目共计873个,通过执法公告、催告,取得显著效果。
    3.验收改革助力水保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大量未经验收投产使用项目使行政机关存在行政不作为的法律风险。2014年,我局就因房地产项目“金山碧海”未经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投入使用,行政机关未予处罚被小区业主起诉,我局一审败诉。此外,大量繁琐的验收程序也使有限的行政资源不堪重负,也使得建设单位缺乏申报验收的积极性。2015年,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抓大放小精神要求,我局经过谨慎研究,启动简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工作,对房建类项目首创备案验收制,批量处理沉淀项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提高新增项目验收率,杜绝行政不作为法律风险。同时,也通过这类改革涉及行政相对人切实利益的管理制度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
    4.互联网技术助力水保宣传。引入“互联网+”概念,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公众及媒体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2015年,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同时开发手机APP系统,通过“互联网+示范园”模式,加强同步互动,拓展宣传辐射功能;优化在深从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分类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每季度更新,并在深圳水务网和《深圳市水土保持简报》上公布,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开发深圳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公开系统,及时更新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动态,实现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实时监控,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5.服务上门助力水保宣传。加强“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模式,走访多家政府投资建设单位,多次组织大型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座谈;针对厦深铁路、地铁轨道等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安排专人跟踪指导,重点宣传;多次召开现场会,把城市生态水土保持理念、措施宣贯到一线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现场指导深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坪盐通道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示范作用;定期举办水土保持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深入社区派发水土保持宣传单。
    城市生态水土保持同生态文明建设血脉相连,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机关、企业、工地、社区、学校宣传基础上,结合城市生态水土保持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拓展宣传外延,形成更加立体、全面的宣传体系,取得城市生态水土保持宣传更大效益。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