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治”二十年

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贡献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09-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十年来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回顾
《水土保持法》颁布10年来,四川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在各级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履行《水土保持法》赋予的职责,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加快,开展了以“长治“、国债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省级水利基金、面上小流域治理项目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10年中央、省投入资金10.1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6万平方公里,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得到全面加强,基本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加大了监督执法力度,围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开展了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不少地方扭转了过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状况,初步落实了“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水土保持建设之路。
 
(一)依法防治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
 
四川省制定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和一系列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出台了《四川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三区”公告,已有150多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三区”公告。加强水土保持机构和队伍建设,狠抓“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严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关,1993年以来,全省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5500多份,征收水土保持规费3500万元,对8300多家从事资源开发或生产建设的单位进行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自行投入治理资金达4.1亿元,建立水土保持恢复治理示范工程160多个,审查、颁发、公告134个乙、丙级“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的持证单位;加大水保违法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依法查处了以攀西监狱会东铅锌矿、二滩输变电、国道108线改扩建、达万铁路、平昌国防通信光缆等一系列典型案件近1000件,同时开展了城市水保试点和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预防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调动了开发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地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二)强化领导是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关键
 
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指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省人大领导多次带队开展专项检查和调研,支持水保部门查处一系列水保违法大案要案。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四川建设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奋斗目标。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对1997—2000年水土保持工作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尤其是1997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调动了各级党政保护水土资源的积极性,各市(州)、县(市、区)两级地方财政共拿出近3000万元用于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由1996年的65%增加到2000年的85%,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大,水土保持规费征收由1996年的40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900万元,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大大提高。
 
(三)创新投入机制是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是一项具有全面性、持续性的系统工程,仅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各地引入新的机制,在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水土流失治理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绵阳江油市把国家的土地政策和水土流失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新的治理模式。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在水土保持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下,开发治理“四荒”5600余亩,建立起了果品公司,初步形成出产、采摘、保鲜、加工、运输、批发一条龙经营化格局,彻底改变了白玉村贫穷落后面貌,200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绵阳考察时,对白玉村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多元化的投入体系,给水土保持注入了新的资金和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四)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是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
 
四川省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互补,在工程建设中重点抓好坡耕地改造,配套坡面水系建设,建立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治理区人均达0.8—1.0亩,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在治理环节上,坚持生态优先,建立起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治体系,做到泥不下山,水不乱流,改善了生态环境,典型调查表明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0%—50%,土壤侵蚀量下降60%,林草覆盖率增加20%—40%。在治理效益上,讲求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治理带动开发,开发促进治理,广大治理区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大力发展经济林木、花卉、蔬菜、观光农业,治理区广大农民粮增产、钱增收,出现了一大批水土保持专业户、水土保持小康村,全省初步建立起以嘉陵江中下游蚕桑、水果、茶叶,金沙江下游蔗糖、石榴、烤烟、蚕桑、柑橘,川中丘陵区粮食、棉花等为主的水保支柱项目,成为当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五)推广应用科技新成果是提高防治水平的有效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四川省的防治工作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相当高。据统计,自恢复水土保持工作以来,全省有近10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县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其中,省水保局主持的《四川坡面水系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省政府199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21世纪前10年要把四川省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级党政工作的重点,舆论关注的热点。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的思路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的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以水土资源的节约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的,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依法行政,强化监督,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期目标与任务是:根据划分确定的全省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十五”期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使进入江河的泥沙减少,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立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科技要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执法力度,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是21世纪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心,水利部门和水土保持监督机构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执法。要贯彻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严禁陡坡开垦、乱砍滥伐,有力地制止对植被林草的破坏;强化“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执法队伍;加大对水保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抓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质量和进度,逐项落实,按期验收。
 
(二)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开发
 
继续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建立基本农田、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增加林草措施的比重,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草,增加农民的收入;继续完善户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新的治理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实现多元化治理;将水土保持治理和开发优势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水土保持在实现农村现代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继续组织实施好重点工程,按照“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落实责任,确保治理任务完成,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严格审批、检查和验收制度,确保建设一处,见效一处。
 
(三)切实加强治理开发“四荒”的管理工作
 
要制定规划,加强技术指导,搞好服务,促进“四荒”的治理开发;要加强监督,严格按照“四荒”治理协议,确保治理任务的完成;要严格界定拍卖范围,保护治理开发者的成果;进一步研究和制定落实“四荒”治理开发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上给以适当补助,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效益突出的治理开发大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继续开展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四川省已开展了第一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十五”期间,四川省争取每个市(州)都有1—2县(市、区)列为水利部或省的试点。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搞好规划,落实资金,制定相关制度,会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切实做到水土保持工作与城市发展同步。
 
(五)加强管理,提高防治水平
 
做好水土保持政策研究、数据统计、资料整理;树立大水保观念,加强综合协调,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抓好水土保持建设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做好项目规划、申报,搞好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认真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增强水土保持科技含量;重视水保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加大水保科研的力度,加大水保的投入;加快水土保持监测和预报工作;争取在“十五”期间建成全省水土保持计算机管理网络,实现重点治理县计算机辅助管理,建立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进行水土保持规划。
 
西部大开发给水保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扎扎实实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作抓好,为铸造秀美天府、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孙砚方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