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治”二十年

长江的希望——关于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之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09-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索流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优化治理模式,指导和推动全流域水土 流失治理工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在15省(区、市)开展了43 条小流域治理试点。1983年,长江流域的江西省兴国县和葛洲坝库区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8大重点治理片之列。1988年,国务院又批准将长江 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决定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 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地区和三峡库区等4片首批开展重点防治,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 随着国家水土保持投入的增加,重点防治范围逐步扩大,长江中游的丹 江口水库水源区、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以及大别山南麓的部分水土流失严重县也先后开展了重点防治。到目前为止,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重 点防治范围已扩展到10省(市)的193个县(市、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长治”工程也成为长江流域建设规模大、稳定性强、 持续时间长和最具影响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之一。截至“九五”期末, “长治”工程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小流域达2000余条,累计治理水土流 失面积6.8万平方公里。此外,兴修了谷坊、拦沙坝、蓄水塘坝、蓄水 池、水窖、排洪沟、引水渠等大批水利水保工程。工程总土石方量达17 .4亿立方米,群众累计投工16.6亿个。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立足于治理开发长江,发展流域中西部山丘区经济,建立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保护和开发水土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化,最终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 目的。10年多来,流域水土保持不断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区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重点防治工程深受治理区广大干部群众欢迎, 被誉为党的“德政工程”和山区群众的“致富工程”。重点治理产生的示范效应,有力地推动了面上治理工作的开展。
一是加速了植被重建和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长治”工程坚持以改造坡耕地为突破口,通过“改一退一到二”的有效措施,加大了25 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同时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栽植经果林和采取封禁治理措施,使治理区的林草植被得到极大程度的恢 复。治理区林草措施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中所占比重达到70%以上。 荒山荒坡面积减少80%,林草覆盖率平均达到55.8%,比治理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开始步入良性 循环的轨道。大多数治理区起到了示范作用,直观效果十分明显。记者 在多处治理现场采访,亲身感受到这种巨大变化和人民群众对它的热爱。
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奠定了治理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治”工程在实施高标准坡改梯的同时,配套布设蓄水池、沉沙凼、排洪 沟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 的排洪抗旱能力。坡改梯后农地粮食亩产平均增加75公斤左右,12年来 累计增产粮食60亿公斤。治理区基本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人均产粮 400公斤的治理目标,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长治”工程积极实行开发性治理,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并注重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果园化管理。深化产权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采取承包租赁、股份 合作等多种形式,治理开发“四荒”地,积极推广以“猪、沼、果”为代表的多种开发治理模式和“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营销模式。 培育、发展和带动了一系列颇具规模、收效良好的水土保持经济林果品 牌和一大批水土资源开发基地、大户、企业,涌现了一大批靠“长治” 工程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户、村和县,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促进了 治理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预警成效显著。作为“长治” 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监控流域11.3 万平方公里,保护着30多万人和30亿元的固定资产的安全。预警系统自组建以来,按照“政府负责,站点预警,群测群防,防灾减灾”的工作 方针,加强站点建设,扩大群测群防试点,已成功预报甘肃舟曲南山滑 坡等灾害142起,处理滑坡险情43处,安全转移群众3.35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成效十分显著。
 
长江是中国的一条巨龙,它应该是生龙活虎的。然而现在的它却到处是千疮百孔,有许多地方在溃疡。记者此次随中华环保世纪行保护长 江生命河采访团沿长江溯江而上,采访了四五个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省( 市),切身感受到长江的渴望和期待是什么。只有治理长江水土流失,医治好长江的创伤,长江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长江本身也才能长 治久安、岁岁安澜。
绿色时报:记者陈廉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