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交流

甘肃省陇西县水土保持局景德贵局长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0-20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创新机制 部门联动 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甘肃省陇西县水土保持局景德贵局长作典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陇西县宏齐流域综合治理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项目概况
 
(一)建设背景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中部,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属黄河一级支流渭河流域,土地总面积2411km2,是甘肃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宏齐项目区位于陇西县北部,行政区域包括马河、通安驿、宏伟和权家湾4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409.77km2,水土流失面积393.08 km2。多年来,坚持开展梯田建设,狠抓流域治理,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43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为36.74%。
(二)项目建设内容
宏齐项目区规划5年新增治理面积15600hm2,其中兴修水平梯田1872hm2;发展经济林1872hm2;营造水保林4368hm2;人工种草3900hm2;生态修复3588hm2。修建各类小型拦蓄工程谷坊1100座、沟头防护10km、水窖454眼。项目区累计治理面积达到30045.42h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6.43%。
 
二、建设成效
 
2008年宏齐流域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以来,陇西县创新机制,部门联动,着力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年内共完成治理面积10.98km2,其中新修梯田90.23hm2,发展经济林90.23hm2,营造水保林210.55hm2,人工种草187.99hm2,生态修复518.85hm2。修建谷坊29座,沟头防护0.04km,水窖11眼。累计治理面积21.28km2,治理程度达到71.22%。同时,以水保生态建设工程为依托,通过转思维、调结构、兴产业,在宏齐流域初步建成了四大综合防治体系:一是以坡改梯为基础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依托的高标准农业生产体系;二是以洋芋、中药材种植、运销为根本的农业产业开发体系;三是以乔、灌、草相结合因地制宜的立体生态防护体系;四是以谷坊、涝池、水窖相配套、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水保工程体系。
由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四大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宏齐流域治理工程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一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流域内林草覆盖率显著提高,山顶林草戴帽,山腰梯田环绕,山脚水窖密布,沟底谷坊道道的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综合防护体系,年可拦蓄径流16.10万立方米,拦蓄泥沙4.58万吨,流域内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宏齐流域治理坚持植物、工程和农业保土耕作措施一起上,做到山治到哪里,林造到哪里,路也通到哪里。从上到下治理,措施一次到位,治理一次成型,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水保产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奠定了农民致富基础。以大规模梯田建设为依托,坚持“修梯田-打水窖-抓科技-调结构”的旱作农业发展思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依托定西洋芋之乡、药材之乡的品牌效应和种植优势,大力发展洋芋、中药材产业;依托大面积的牧草种植,着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08年,宏齐流域洋芋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农民人均1.5亩,户均达到5亩以上。洋芋年总产量达到17万T,总产值9960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总产量5000多T,产业总产值5000万元。仅洋芋和药材两项收入即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洋芋和中药材已发展成为项目区“富民兴乡”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机修梯田打基础—压夏扩秋调结构—洋芋药材促增收”的良好格局。
四是示范辐射效应十分明显。虽然宏齐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还在建设过程中,但在可持续发展思路上的积极探索,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一个示范样板基地。今年8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带领考察团亲临指导,对宏齐流域的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市领导和周边县同仁及相关部门先后有300多人次前来考察交流和参观学习,示范辐射效应十分明显。
 
三、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注重舆论宣传,大力营造工程建设氛围
工程建设前,部分干部群众对工程的意义、目的和项目建设内容知之甚少,对水保工程项目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在项目建设之初出现过索要青苗赔偿,阻拦工程车通行、不准打破地界等现象。为此,县水保部门把宣传工作延伸到基层,把重点放到村社干部和群众,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开展了宣传引导,组织召开各种会议6次,开展村社集中宣传15期(次),印发宣传资料1200多份,书写标语80多条,悬挂宣传横幅8条,树立永久性宣传碑2个,宣传牌20个。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是优化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大家变不理解为理解,变不支持为支持,争相要求实施水保工程,乡村干部主动协调、积极配合和投入到了项目建设的行列中,为工程实施营造了良好的建设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宏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开始,陇西县委、县政府就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计划、财政、审计、农业、林业、水利、水保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政策在一线体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的“六个一线”工作机制,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依托宏齐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建设的契机,扶贫、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整合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配套开展了荒山整地造林、集雨水窖、村社道路、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沼气池建设等开发建设,在流域内新修拓宽乡村道路60公里,新建羊圈250座、牛圈75座,引进良种肉羊632只、良种肉牛210头,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21口,建成集雨节灌窖300眼,完成荒山造林和道路绿化7085亩。形成了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协调作战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配置工程项目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综合协调好各项治理措施的配置,既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加快治理步伐,还要兼顾当地群众的需求及治理效益,因此我们在项目实施前均进行了科学而严密的规划,合理安排各项措施,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梯田建设上,为便于日后配套大规模的机耕机播,并提高建设效益,一改过去“满天星星满地点”的规划布局,实行“大点大补,春修多补”的激励引导政策,充分调动了乡镇规划大点,春季兴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大了宏齐流域整村、整山梯田化推进力度,加快了建设进程,从而创建了宏齐流域万亩机修梯田示范工程。并以机修梯田为依托,同时配套造林、种草措施和小型水保工程措施,注重建立起乔、灌、草立体生态防护体系、高标准农业生产体系、农业产业开发体系和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水保工程体系等四大综合防治体系。
(四)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资金筹措管理机制
水保工程建设的核心是资金,宏齐流域万亩梯田建设示范点是陇西梯田建设的招牌和窗口。但其资金缺口却非常大,仅靠批复的项目建设资金远远不够。陇西县委县政府遵循“机修为主、规模治理、改善基础”的发展思路,坚持“国家补助为辅、群众自筹为主”的原则,通过争取国家补助、县财政配套、项目资金补贴、受益农户自筹、群众“一事一议”统筹和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解决了梯田建设资金的难题。农民席保仓自筹有难,乡上出面协调贷款8000元,2008年机修梯田30亩,当年全部种植洋芋,当年实现收入1.8万元,既还清了贷款,又获得了1万元的经济收入。农民鲜学忠自己筹资1200元,通过“一事一议”镇上补贴2400元,兴修梯田12亩,2008年当年种药材10亩,收入1.6万元,人均梯田纯收入2300元。
(五)培育主导产业,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
随着流域内机修梯田面积的扩大,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洋芋工程”、“药材工程”。以洋芋、药材为主的二、三产业迅速崛起,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协会+农民”的规范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之路。通过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反哺水土保持,使梯田建设等水土保持工作发挥更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工程“四制”管理
一是狠抓了项目制度的管理,以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在宏齐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县水保局制订了《流域治理管理办法》,对各项措施的实施范围、形式等进行了规定,并确定了奖罚办法。对林草措施配备了护林员,与其签订了《林草管护合同》,明确了护林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对坡改梯、造林、种草及封禁治理工程,县水保局与实施乡镇签订了《机修梯田合同》、《林草及封禁治理承包合同》,明确规定了梯田、林草、封禁的数量,建设期限及质量要求,付款方式等;同时认真推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资金报帐制、工程招投标制的四制管理办法,所有工程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齐全,施工手续完备。二是狠抓资金制度管理,严格实行了专户专帐审批制度。所有建设资金全部由县财政局设立专户管理,每完成一项工程后,我局依据工程验收单填写报帐申请书,报县财政局审核工程量和支出项目后,实行报帐,给施工单位逐个支付工程资金,在资金使用上严格了财务制度,杜绝了挤占挪用。三是狠抓工程进度管理,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把关,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绝不验收。四是狠抓了工程档案管理,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手抓,完善整理相关技术资料,建立好资金使用、投资效果、工程建设档案。
 
四、存在问题
 
一是宏齐流域的管理运行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创新;二是沟道治理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经济林建设暂未形成规模,短期内不能发挥效益。上述问题我们将会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五、下阶段打算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治理开发、管护和经营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新机制,吸引大量社会可利用的资金投入到治理和开发中,增加我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投入,提高治理标准。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工程的经营、管理新机制,使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效益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二是加大沟道的治理力度。通过整合部门资金、争取坝系项目建设资金、县财政补贴等途径,在有建设条件且建设效益显著的沟道内新修1-2座淤地坝,以进一步提高全流域的防洪拦蓄能力。
三是加强流域内造林的管护工作,杜绝人为破坏,预防病虫害。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尽管我县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我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陇西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