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交流

深圳市水务局交流材料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7-0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21年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成效

及2022年工作举措

深圳市水务局

2021年,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深圳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强监管补短板”为重点,抓住生产建设项目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关键环节和汛前、汛中、讯后三个时间节点,全面发力生产建设水土流失全链条监管,先行示范了城市水土保持未来精细化的管理发展方向。现将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事前-把好方案审批和后续设计

一是体现“放管服”,目前全市超80%水土保持方案已实现备案承诺制管理,实现即来即办,当天申报当天拿证。

二是开展全市备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查,实现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放下去、管起来,针对评查结果全市排名靠后的方案编制单位全市通报并撤销其原有备案。

三是紧抓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和施工图落实,推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从可行性研究方案深度到施工图设计深度,从“无形”到“有型”,极大地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操性和精确性。

(二)事中-建立全流程监管

在深圳治水已经全面“消黑”的基础上,关注点转移到“治黄”,消除黄泥水入河入库入渠现象,深圳先行先试,2021年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取得黄泥水治理的初步成效。

一是汛前全市大检查,建立工作台账,实行“红黄绿”分级监管,形成监管“一张图”,预判监管重点。2021年3月,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市住建、城管等相关市直部门及各区(新区)水务局,对全市1654个在建项目进行水土保持全面监督检查,以水土保持管理机制体制完整性、经济和生态敏感性、水土流失隐患等19个指标进行“红黄绿”三色评价,实现了全市在建生产建设项目“一张图、一表单、一台账、一张网”的“四个一”综合监管模式,确定全市水土保持监管重点。

二是汛中建立排查惩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水土保持、河湖管养、排水、水政执法的有效协同作战。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线索发现-溯源排查-定位项目-案源移交-违法查处的快速反应工作机制,流域管理中心巡河发现黄泥水入河情况马上在微信工作群上传照片并发布定位,市区水土保持监督监测人员和市区水务集团、环水公司进行溯源排查,“当日情况当日报”,当日将涉案生产建设项目移交执法,执法人员马上到现场收集和固定证据,进行立案查处。

三是汛后利用信用惩戒等多种手段实现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齐抓共管。利用信用惩戒手段,将汛期屡次造成水土流失且整改不到位的施工单位等19家单位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式发文要求全市水务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向市住建局、交通局、建筑工务署正式通告其监管范围在建工程汛期水土保持负面问题和负面清单、正面案例和经验,要求其抓抢非汛期的黄金施工期,开展土石方施工并及时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

(三)事后-全国首创历史遗留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清理

为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减负”,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其轻装上阵,快步前行,2021年5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历史遗留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专项清理工作,首创“一个查处节点、两种清理手段、三类验收对象”的“123”深圳模式。按照“通告一批、治理一批、整改一批、备案验收一批、立案查处一批”的原则,以结果为导向,将现场无水土流失作为底线要求,全市共清理近20年遗留的约3640宗未办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生产建设项目。

二、2022年工作目标及举措

2022年,将以根治“黄泥水”入河为核心任务,强化、深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行量化监管示范创建。在全市开展三个维度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化监管示范创建,即1个全域示范区-前海合作区、2个示范片区和约50个示范项目。通过在建设项目排水出口安装泥水分离器+SS在线监测设备+共享“智慧工地”视频数据,建立项目排口-排水管网重要节点-河道排水口的在线监测网络,实现远程监管、实时监管、数据监管,并可精准开展靶向执法,提高监管执法时效。

(二)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效力。一是联合市市场监督局发文各区(新区)人民政府,强化基本农田水土流失防治的监管力度;二是沟通市住建局,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化监管要求纳入全市生产建设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三是水土流失量化监管纳入市河湖长制考核体系,考核全市10+1个区政府针对辖区黄泥水入河的综合监管情况,每发现一次河道考核断面水质的悬浮物(SS)超过400mg/L(地表水Ⅲ类标准),且断面所在辖区政府未排查出超标原因或未有效开展整治工作的,则予以扣分,以充分调动辖区政府和各级河长对黄泥水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将处罚额度提升至百万,并专门增设信用处罚条款。

(三)利用信息化赋能提效。建成深圳市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整合市区水土保持监管合力,在全市在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一张图”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监管计划,合理安排监管频次,做好亲为有度;比对已建成智慧海绵中申领两证一书的项目,避免“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的产生,将监管端口前移。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