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言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项侃文发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04-0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保水土资源  护绿水青山

全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安吉县人民政府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7万,山地丘陵面积占比75%,为典型的山区县。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十五年重访安吉,赋予安吉“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殷切期望。近十余年来,我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县域生态治理范畴,全方位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以年均10平方公里的幅度缩减,水土保持率由2000年的84.5%提高到2020年的94.2%,先后获评全国首个生态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推进,建立水土保持治理“新模式”

  一是抓顶层设计。通过前期调查摸底、监测试验、科学研究,全面摸清县域水土流失现状,科学制定《安吉县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结合县域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科学划分重点治理区、重点预防区,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确定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目标,至2030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82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96%。

  二是抓源头治理。开展以大中型水库上游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毛竹林、板栗林和白茶等经济作物林的生态修复。截至2020年,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小流域治理50余条,完成生态修复8万余亩,水源地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均为100%。

  三是抓清洁流域建设。先后完成水利部、浙江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首批试点项目2个,开工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1个。通过植被重建、建设生态公益林以治山,建设拦砂坝、绿化河岸以治水,污水生态处理、垃圾集中处置以治污,种植高效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以致富的综合治理模式,打造“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新时代农村新面貌,贯通“两山”转化水利快车道。

  二、数字赋能,构建水土保持监管“新机制”

  一是行政审批“集约化”。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工业园区水土保持总体方案编制及审查审批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水资源和防洪影响“三合一”评价,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减为5个工作日,减轻企业负担近5000万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水利、发改、经信、住建等部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业主少跑腿,审批效率及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监督管理“数字化”。201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现场复核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建立全县表土信息发布平台,实现表土资源科学、规范使用,截止目前,累计发布信息500余条,有效利用表土50余万方。

  三是过程监管“规范化”。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技术评估,同时为建设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年均服务项目360余批次。增加遥感和现场复核频次,落实水土保持“两单”管理,强化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全过程监督管理取得实效。2020年,共约谈项目建设单位4家,挂牌督办1家,列入“重点关注名单”1家。

  三、勇于创新,形成水土保持科教“新特色”

  一是注重科学研究。以全省第一家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平台,与浙江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生态修复等多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创新设立原地貌水土保持径流场、微流域试验区,研究检验综合治理成效,为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10余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8个。

  二是注重成果转换。创新科研合作模式,与上海生物基因中心合作成立生态科技公司,整合技术、资金及土地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换。“一种生态筑坎结构”发明专利,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定额修编内容,向全国推广。同时,积极推广节水抗旱杂交稻等多项种植模式、整治技术,应用范围超50万亩。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直接推动我县《禁药限肥》等一系列生态环保政策加速落地。

  三是注重宣传教育。定期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进党校、进学校、进人大、进媒体的“四进”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推进水土保持宣传。我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年接待量超5000人次。编辑出版首部县级《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读本》并纳入小学课程教育体系,构建了以科技示范园区为户外课堂,以《读本》为教学载体的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教学大平台,受众面近15万人次。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