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

江西省修水县着力擦亮水土保持金字招牌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3-02-2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处鄱阳湖水系修河的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4502.46km2,水土流失面积1083.27km2,占县域总面积的24.06%,崩岗5457座,是江西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

“南看兴国,北看修水”。10年来,修水县坚持“预防为主”新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水土流失治理和生产建设项目监管两手抓,不断改革创新,奋力擦亮“北看修水”金字招牌。累计治理小流域11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0.15km2,总投资93688万元,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07个,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8起,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189万元,水土保持率增长0.34%,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和“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两个国家级荣誉。

一、严执法、强监管,变无序为有序。一是建立水保预防监督队伍。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大队升格为副科级,配置专职执法人员27人,13个重点乡镇配置专职水土保持监督员,其它乡镇配置兼职监督员,136个重点行政村配置水土保持管护员,享受村委会委员待遇。二是生产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县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本着“谁破坏、谁治理”原则,坚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进,狠抓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水土保持措施后续设计与监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与报备及核查,对项目过程中缺失内容的及时要求整改,下发整改通知126份,对9个建设单位纳入重点关注名单,“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创新水土保持监管机制。在每月1至2次常规巡查的基础上,每年度筛选一批水土流失隐患突出、执法难度大、屡查不止的项目作为年度监管重点,联合自然资源、环保、应急、林业等部门开展集中执法,多部门联动,多项法规约束,8起违反水土保持法案件被依法查处、关停,收取水土保持补偿费1189万元。简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承诺制项目只需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即来即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时间压缩至10天,特殊项目减至7天,休息日预约办理。审批权限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07个,接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74个,对18个项目自主验收进行了核查。四是建立水土流失防治公示制度。凡生产建设项目事先公布水土保持方案,接受社会监督,让广大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而获得群众支持的强大动力。2022年,全县申报水土保持方案31份,其中1个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未获审批;申请自主验收报备的16个项目,有2个不符合要求而被纳入重点关注名单。

二、巧结合、扩效应,变单赢为多赢。一是与村庄整治相结合。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为依托,统筹整合其它涉农项目,推进山、水、林、田、路、村庄“一体化”治理,达到“一河清泉水、一条产业带、一道风景线”的整村整片治理效果。杭口镇双井村、马坳镇黄溪村、黄沙镇汤桥村、黄坳乡朱砂村等水土流失治理点,“一治一大片、一治一流域”,打造成一个个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山野绿化的秀美村庄,堪称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游则游的思路,把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与生态建设、现代农业、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拓展项目的产业功能。新湾乡南茶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通过栽种茶叶、油茶、药材等经果林,原本荒芜地瘦的山谷变成了满眼绿色的“聚宝盆”,实现了治理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三是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小山口小流域治理中,结合戴家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发展然猴桃150亩,既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助推了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果。

三、重宣传、强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一是注重企业宣传。定期向县内重点矿山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宣传《水土保持法》及国家相关水土保持政策。在《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十周年之际,组织矿山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参加专题培训,切实增强了广大业主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二是注重社会宣传。每年3月份,采取出动宣传车、树立宣传牌、散发宣传单,以及通过报纸、电视、标语、手机短信等方式广泛宣传,同时与县科协联合开展送水保科技下乡活动,在轮番宣传中树立全社会的水土流失防治意识。三是注重学校宣传。邀请水保专家不定期到全县中小学校讲授水土流失防治知识,使学生群体从小就树立水土保持意识。将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进党校课堂常态化,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基层干部的水保意识极大增强。四是注重平台宣传。建立全省首个县级水保生态科技示范园,苗圃基地、气象观测台、径流场、节水灌溉等水保工程成为公众体验参与、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的平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激活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池春水”。一是民间资金投向水保工程建设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吸收民间资本投向水土流失治理资金3.5亿元,以民资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二是上级水利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修水。国家以工代账水保工程、“长治”工程、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崩岗专项治理等多批次部委统筹项目先后落户修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56亿元,累计治理小流域110条。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推出《江西省修水大坑流域森林水文效益研究》、《生态农业体系建设赣西北花岗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讨》等科研成果分别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省水保院在修水开展小流域治理成果监测课题研究,以及经果林整地、边坡种草、水保工程雨水蓄积技术推广。三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2006—2022年307个生产建设项目和28个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项目全部录入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运用遥感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供稿:修水县水利局 樊水宝)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