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四川宣汉2014年度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全面竣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5-08-2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宣汉县2014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涉及杨家河、陈家沟2条小流域,辖君塘、明月2个乡镇。该项目工程于2014年10月底全面开工建设,2015年4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完成国家投资97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平方公里,完成计划的100%。其中:修建坡改梯62hm2,营造水土保持林432hm2,栽植经果林102 hm2,实施封禁治理380hm2,推行保土耕作954 hm2,建蓄水池14口,整治山坪塘1座,修建排灌沟渠3874m、沉沙凼56个,便民耕作道路4254m。目前,已组织相关部门完成自查验收,完成了财务决算报告,通过了审计部门审计,完成了内业资料汇编,做好了迎接省级年度验收的准备工作。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发展新格局。一是注重前瞻规划。按照“适度超前、量力而行”原则,提前锁定规划范围、建设内容、规模及标准,编制了《宣汉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2013-2017年规划》,编制了该项目杨家河小流域、陈家沟小流域实施方案;二是注重统筹规划。按照“统筹规划、注重实效”思路,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等规划有机结合,确保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与项目区内其它建设协调推进,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三是注重特色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对各小流域分别确定不同的治理模式。依托洋烈水乡、清水走廊旅游资源,将君塘杨家河打造成生态观光型小流域;借助水资源丰富、坡耕地较多的优势,将陈家沟打造成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型小流域。此外,还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型、果畜沼立体开发型等治理模式。
    二、注重机制创新,增添发展新动力。一是“一事一议”加快建设。为实现“程序不减,时间缩短”目标,大胆探索村民自建、民办公助、政府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工程建设。即对工程建设中技术含量要求不太高的经果林、水保林栽植、土坎坡改梯、保土耕作、封禁管育措施均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实施,以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为主,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工程建设中石坎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耕作道路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措施则采取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择优选择专业施工单位建设实施;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水保林、经果林木则采取政府招标采购。二是“两项机制”强化监管。健全全程监管和资金逐级申请两项机制。县发改、财政、审计、水务等部门密切协作,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备案制、责任追究制,加强项目资金和工程质量监管,建立了政府统筹、村民监督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实行工程资金逐级申请制度,即每次工程款拨付,先由工程施工队伍向项目村提出工程拨款申请,村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工程理财小组签具核查意见,再送乡镇负责人复核,最后送县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方可拨付工程款。三是“多种主体”加强管护。坚持“谁受益、谁管护”原则,与项目所在村村委会、专合组织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实行治理成果确认制和产权移交制,把建设好的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山坪塘、蓄水池等工程及时移交受益农户,明确受益农户的管理维修和使用责任。实行工程管护回访制,用实际的效益对比教育说服群众,最终形成林有人护、地有人管、路有人修的管护机制,为工程长期发挥作用保驾护航。
    三、强化统筹推进,凝聚发展正能量。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行县领导挂包制,定期现场办公,针对具体问题现场研究、现场解决。项目成立县、乡两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项目所在村成立工程质量监管小组、理财小组,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保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明确水保局为公益一类副科级事业单位,2013年增编7人,现编制总数达到22人。其中,引进和培养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0名,涉及水工、水保、果树、经济、综合自然地理、财会等专业,为推动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强化多元筹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地方配套资金由县财政专项预算保障,2014年落实配套资金73.86万元。同时,县财政还预算水保项目建设专项工作经费15万元。另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精准扶贫项目、国土整治项目、高产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等涉农资金300余万元助推项目实施,助推区域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四是强化责任落实。县政府与项目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项目村村委会,层层签订治理任务目标责任书。县水保局与派驻各工程点的技术指导人员,签订技术目标责任书。确保治理任务、质量监管、技术服务等责任落实。五是强化督促考核。严格执行“工作预决算”制,定任务、定时限,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实行目标绩效管理,定期督查通报,从严从实考核奖惩。
    据初步测算,2014年度项目经山、水、田、林、路,沟、凼、池、渠、堰综合治理后,实现年增产粮食40.43万公斤,新增经济林产品生产能力113.22万公斤,实现新增产值385.3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左右。同时,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11.6%,土壤侵蚀量减少6.63万吨,水资源涵蓄量增加56.92万立方米。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四川宣汉县水保局黄锋供稿  四川省水保局陈尚书核稿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