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念好“五字诀”构建“大水保”格局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5-11-0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近年来,日照市牢固树立“大水保”理念,把水土保持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以践行“两山论”为牵引,念好推、治、管、融、转“五字诀”,高质量推进水土流失防治现代化,全市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土保持率逐年提升。五莲县、莒县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东港区龙门崮小流域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一、高位联动“推”,强化制度政策集成供给。联合发改、住建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建立市级层面水土保持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重大问题有力有效解决。水利、发改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分工,厘清目标任务,构建齐抓共管格局。以水利、住建、交通、电力等部门为主,建立水土保持违法违规线索行业推送机制,推动实现“管行业、管建设、管生产必须管水土保持”。同时,建立“月提示、季点评、年评估”工作制度,全面梳理、动态指导区县水土保持工作。五莲县创新出台《关于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将水保费7%作为县级水土保持日常工作经费,8%作为乡镇水土保持日常工作经费,有力提升基层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莒县探索实施《水土保持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以制度流程明确行业部门和乡镇属地监管责任。
二、多维统筹“治”,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流域。聚焦流域发展实际需求,探索规划、资金、产业“三统筹”模式,以“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滚动接续机制,建立全市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库,压茬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连片实施43处小流域治理项目,形成“一流域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打造出“谷雨茶香”等4个特色示范片区,发展岚山绿茶、五莲樱桃、东港蓝莓等50余个生态特色农业,培育“龙山之美见山见水”、花崖头“江北最美梯田”2个水土保持特色品牌。莒县桑园镇、龙山镇2个乡镇实现全域水土流失治理。“十五五”期间,全市融合乡村振兴、移民产业开发、生态价值转化等工作,谋划储备24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估算投资1.6亿元。
三、创新机制“管”,提升监督服务效能。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生产建设项目全链条、全流程、全要素监管。常态化开展在建项目监管、违法违规图斑查处整改、方案质量抽查等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报批水土保持方案1149个,查处整改违法违规图斑734个,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1467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02亿元。针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流程长、业务专、花费高等痛点,在岚山区钢铁产业配套园区试点推出“水保助理”制度,实行“承诺单”制,变审批为备案,实现即来即办的同时,真正实现“0元办”,有力推动项目提速落地。针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重点区域实时监管难问题,跟中国铁塔日照分公司合作,创新高空瞭望监管,采用高位铁塔摄像头实时监测、无人机空中巡查等技术,搭建立体监管网络,对重点区域实现实时监管。针对农林开发活动量大面广的监管难点,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融合农村供水、河湖管护等工作,由村级水管员、河道管理员兼职水土保持网络监督员,水土流失预防实现“一张网”覆盖、“零距离”监管。
四、畅通渠道“融”,增强项目内生动力。紧紧围绕解决项目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政策撬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的办法,强化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市财政近6年累计投入12亿元对“林水会战”项目实行奖补,有力促进社会资本投入水平提升。白鹭湾美术馆小镇项目总投资60亿元,将原来的四荒地变为生态与艺术的融合地,是社会资本投资治理水土流失的生动例证;民营水保项目莒县丹凤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总投资3.6亿元,企业参与投资占比85%;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五莲县魏家小流域项目,撬动各级项目资金1.5亿元。
五、立足实际“转”,拓展生态变现新路径。围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转化方式等,组织召开学术交流会,探讨“日照特色”转化模式。目前,已谋划价值转化项目7处,其中刘家坪小流域近期将进行药食同源玫瑰花5年期定向供给权交易,价值500万元。岚山区巨峰镇朝元山片区凭借北垛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后优良生态,吸引“守望者茶馆”等9家旅游综合体投资,形成“岚峰白茶示范基地”高附加值产业,干茶年产值4.6亿元。以日照水库流域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为基础,打造日照水库现代化EOD项目,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与生态农业、渔业、旅游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现“优质生态价值”到“良好经济效益”的转化。
(供稿:山东省日照市水利局)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