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朱柳河:绘就生态底色 激活经济活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5-09-1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以朱柳河小流域治理为牵引,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将昔日“脏乱差”的河道彻底蜕变为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发展引擎,为当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生态修复,擦亮流域绿色底色
聚焦朱柳河生态改善,以系统思维推进河道治理与环境美化。累计完成约9万平方米河岸整形整治,采用削坡固坡工艺强化河岸稳定性,同步铺设1278平方米防滑人行路石,建成安全便捷的亲水步道。对15万平方米河道坡面全域美化,栽植樱花、蜀槐、楸树、黑松等树木6256棵,春季形成“花映碧水”景观;播种4万平方米草坪,搭配野花增添生机,推动朱柳河实现“岸绿、景美、路通”转变。后续依托治理成果,推进慢行绿道与生态绿化工程,构建“四季有花、四季有彩、四季有果”的宜居环境,既为产业发展筑牢生态根基,也为市民打造了自然休闲空间,实现生态与民生效益双赢。
抓好产业融合,释放生态经济红利
朱柳村以“生态朱柳、梦回家园”为理念,立足流域生态优势挖掘特色效益。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成立“烟台市兴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建成樱桃温室暖棚5座、冷棚1座、蔬菜温室暖棚1座,配套40余亩、7 万余棵苗木的樱桃育苗基地;按“一村一品”思路打造香山茶谷,引进栽种“香山”绿茶100亩,形成采茶、炒茶、品茶的体验式文旅模式。另一方面打造田园综合体,整合村内资源建设现代艺术彩绘墙(面积超18000平方米)、百年民宿群、生态农业项目、围子山拓展基地、姜氏书画艺术馆,实现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吸引游客体验乡村风情,带动就业增收。
打造示范集群,建设绿色发展样板
当前,朱柳河小流域,既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之河”,更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活力之河”,朱柳河小流域内特色农业年产出稳定,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量持续增长,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所在村先后获评“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卫生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荣誉。作为莱山区生态赋能经济的典型缩影,其“治理+赋能”的经验为全区河道与小流域建设提供可复制模板,莱山区在其他流域同步推进生态修复与功能拓展,打造出集生态护岸、亲子研学、市民健身于一体的“幸福之河”集群。这些流域生态治理持续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也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生态红利,书写出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供稿:烟台市水利局王攀攀 莱山区农业农村局王洪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