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丹江口确立“生态立市”战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2-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打造“水都”新形象确保清水送北京
 
范仁江
 
12月17日,笔者在湖北省丹江口库区看到:广大干部群众正利用冬修大好时机,在山坡上抽槽挖窝,掀起了植树造林的新高潮。这是丹江口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迈出的实实在在的一步。
  一名水利专家说:“丹江口市可以称为‘中国水都’,全国每人有20吨水寄存在丹江口水库里。”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调水源头,生态问题极其重要。近两年,该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生态工程建设。自2001年该市被纳入全国退耕还林试点县(市)以来,共投资1865万元治理库区水土流失,完成退耕还林6.5万亩,荒山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仅去冬今春,全市植树达4000余万株,成活率95%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由1995年的28.2%提高到2001年的34.2%。
  为确保丹江口水库良好的水质不受污染,该市坚决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中小企业,对新上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先后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建成水污染防治设施10台(套),年削减主要污染物4000吨,关停各类污染源81个,保持了丹江口库区Ⅱ类水质。全市初步形成了“山顶松杉栎、山腰栗果杂、山脚橘杏桃、山下高产田、河库鱼虾蟹”的绿色生态体系。
  生态保护促进了经济发展,两年来,丹江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制约该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日益显现:工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的低级化和低效益问题十分突出;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差,导致农产品效率低等问题。
  前不久,丹江口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镇,全力打造“中国水都”丹江口市新形象,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清水送往北京。为此,丹江口市采取了四项措施。
  生态农业强基础。围绕生态抓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不懈地抓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初步形成绿色有机茶基地、中药材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把丹江口市建成生态市和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使绿色有机农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使全市1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生态工业壮实力。按照低污染、低耗能、高产出、高效益的要求,加快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产业和产品,重点培植汽车配件、水电能源、生物医药、铝业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生态旅游促民富。向国内外推出和打响“世界遗产武当山”和“中国水都丹江口”这两个旅游品牌,力争到2010年旅游业总产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成为一个集生态旅游、避暑度假、休闲疗养、科研考察、武当文化、均州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基地。
  生态城镇奔小康。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山水特色经济,以城区为中心,以汉十高速公路沿线和丹那公路沿线为两线,建设生态城镇,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丹江口市真正成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亮、民更富的“中国水都”。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