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情概况

麻阳县县情概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3-1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东与鹤城区,西与贵州省铜仁市,南与芷江县,北与辰溪县,泸溪县接壤。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海拔在130~1405米之间。境内三面环山,以山地、丘陵为主,沅水支流,辰水锦江河自西向北横穿全境。交通方便,焦柳、渝怀铁路及包茂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春暖秋凉,夏热冬冷。为全国五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滕代远的故乡。全县辖23个乡(镇),321个村(社区)。县城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其中农业人口34万。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5.98亿元,财政总收入3.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57元。县城经济主要以农业、林业为主,支柱产业为柑桔,享有全国“冰糖橙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和“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 二、治理前困境 麻阳境内成土母质母岩主要以红岩、变质岩、紫色砂岩为主,结构松散,易风化侵蚀,易发生坍塌和滑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追求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群众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据1980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县境内水土流失面积达782.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49.9%,山地植被覆盖率只有31.8%。由于水土流失,生态遭破坏,导致气候变化无常,洪涝、干旱地质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成为当时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三、工作开展及成效概况 为治理水土流失,抓好生态建设,麻阳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立县,以人为本,民生为基”的发展理念,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民生水保之路,全力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大力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国家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工程”、“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工程”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全面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幅“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画卷展现在美丽苗乡。因生态建设成绩突出,麻阳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山洪灾害防御先进县”,“湖南省营林工作先进县”,“湖南省林地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重点工程造林质量优秀单位”,“湖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勤劳纯朴的苗家人正以高昂的斗志,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绘制秀丽家园。 (一)森林植被大幅增加,生态效益明显改善。 经过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53%,全县宜林宜草面积1141.8平方公里,林草保存面积984.2平方公里,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6.2%,次生森林开始形成,乔灌草种类增加95种以上。全县共治理小流域67条,其中治理度达80%以上的小流域57条,治理面积1001.43平方公里,占县城内应治理小流域总面积的71.71%。与1980年相比,全县土壤流失总量由每年的468.8万吨,下降为141.7万吨,水土流失面积由1980年的782.3平方公里降到310.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60.3%,汛期县城锦江河洪峰延迟4小时到达,农田抗旱能力增加18天。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生态功能区补助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县没有发生水土流失重大危害事件。 (二)产业发展日益壮大,经济效益逐渐凸现。结合水保生态建设,推进丘陵和平地发展林果业发展,扶持建立了万盛生态公司万亩柑桔观光园,清福山庄塔罗科血橙基地等一批林果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农户”的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水保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全县柑桔种植面积达26.5万亩,年产值达6亿多元,“麻阳柑桔”成功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油茶基地建设被湖南省林业厅纳入了省林业重点项目,种植面积近10万亩;黄桃、富硒刺葡萄、金秋梨、红心猕猴桃等特色林果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了以本地生态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苗家王、苗子佬、虹瑞湘葛等企业,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生态长寿资源优势,完成了麻阳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石羊哨温泉“长河镇”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旅游建设初见成效,带动了商贸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繁荣。2012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94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22.8%。 (三)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效益充分彰显。经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我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县人口平均寿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岁,百岁寿星常年保持在46位左右,2007年被中国老年学会第一批授予“中国长寿之乡”,2011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权威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优良的生态和宜居的环境,增强了群众生活幸福感,社会大局稳定祥和,2012年全省民调排名大幅靠前到40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