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动态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考察组科考第4期简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5-12-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圆满结束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重庆市水利局、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十二人组成的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综合科学考察组,于2005年8月30日圆满结束了对山峡库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的综合科学考察。 此次考察由崔鹏研究员带队,主要关注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移民区的水土保持、消落带的生态环境、泥石流滑坡及其预警等环境问题。考察工作历时12天,重点考察了秭归县、宜昌市夷陵区、奉节县、万州区、开县、南川市和重庆市渝北区等7个县(区)的16处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工程,进一步了解了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认识到库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8月23日在万州,重点考察熊家镇庄子村水土流失、龙溪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周家坝移民新城区移民迁建项目中的城市水土保持工程。万州区移民工程量大,自然条件差,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且对水库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他们在水土流失的治理中,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扶持了一批专业大户,承包开发荒山荒坡和治理水土流失,以管护促效益,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治理模式。 目前,南川有石漠化土地18652.1hm2,潜在石漠化土地13965.1hm2,人地矛盾十分突出。8月27日考察了南川高寿桥、龙洞扁、跃进、后山煤矿以及石钟溪、九龙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南川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艰苦的条件,通过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耕作制度,减少因土地结构和耕作制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将15-25度的陡坡耕地调整为经济果木林地,同时把石漠化的地区承包给大户,在石漠化地区大量种植花椒,有效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土壤条件,即控制了这些地区的水土流失,也提高了经济效益,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为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8月30日在重庆市召开了市级高层水土保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工程院关君蔚院士、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夏祖相、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杨再富副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张小林处长、重庆市水利局韩正江副局长、张崇庆处长、陈建华副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研究所张曦高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秘书长黄元研究员、四川大学雷孝章教授、重庆大学郭劲松教授、重庆师范大学赵纯勇教授、西南大学陈晓燕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王青教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以及考察组成员等31人。重庆电视台和重庆日报现场报道了座谈会。 座谈会紧紧围绕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重庆生态安全开展讨论。会上,重庆市水利局副局长韩正江介绍了重庆市在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优化模式、推行大户承包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园区建设、实施水土保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四沿”战略:即水土流失治理要优先实施县级以上城镇周边、大中型水库库区、高等级公路沿线和大江大河沿岸;介绍了重庆市建设三道防线(库区消落带、库周绿化带、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举措;以及推行大户承包治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经验。通过座谈和考察, 考察组明显感觉到重庆市非常重视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和法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水土保持会和生态保护的市级法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规、规章体系,规范了项目管理,保障了水土保持工作。崔鹏研究员代表考察组向重庆市政府和重庆市水利局汇报了考察成果,交换了考察中的认识,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的建议。夏祖相副秘书长对考察组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做了会议总结。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君蔚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重庆市在治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移民安置工作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重庆市的水土保持对于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三峡水库至关重要,任务还非常艰巨,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共同努力做好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关老殷切希望考察组和当地政府、水利水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考察任务,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