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示范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3-06-1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占地面积236.04hm2,东临渠首大桥,南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西靠丹江口水库,北接省道335。园区由原淅川县汤山水泥厂采石矿区修复而成,打造集水源保护、生态涵养、文化体验、科普宣教、休闲观光、瞻仰宏伟水利工程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园区属丘陵岗坡地貌,地面起伏,岗洼相间,加之矿山开采等人为因素影响,是淅川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直接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

园区秉承渠首为根、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以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安全、水质安全为底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对园区内进行了综合治理,统筹区域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等诸多元素,形成了科普教育区、生态治理区、水源涵养区、矿坑恢复治理区四大水土保持功能分区。

二、特色经验

领导重视,高位推进落实。《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省、市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园区视察指导创建工作。淅川县政府统筹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投入自筹资金和债券资金约4.4亿元,通过连续5年的组织实施,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让更多人了解“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打响“渠首”品牌。

突出特色,科学统筹治理。园区内混搭栽植红枫、香橼、树形月季等30多种苗木,建成先锋树种示范林;针对园区石漠化难题,采取多植被配置、局部整地、客土造林、生根保水等措施,使石漠化区域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山腰修建石坎梯田,栽植石榴、核桃、柑橘等经果林,配套排灌沟渠、蓄水池、坑塘等坡面水系工程;矿坑恢复采用浮雕修复、挂绿修复和三维网喷播绿化等立体化措施。做到了工程措施精细化,植物措施景观化,形成了“灌草盖帽、乔经缠腰、坑塘拦蓄”独特的综合治理模式。

科技提升,宣传科教丰富。园区内高标准建设了水土保持科普馆、水土保持宣传广场、水土保持径流观测场、南水北调淅川移民展览馆等科普宣教设施,采用视频投影、园区沙盘、图文版面、实体模型、宣传标牌等方式,向公众全方位、多元化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示范引领,推广成效显著。以园区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和模式,在全县广泛推广应用,建设石坎梯田1.5万亩,打造了马蹬丹江大观苑、金河黑水庵等多个生态观光产业基地;累计投入20亿元治理石漠化38.2万亩,打造马蹬镇白渡滩樱花苑、金河镇山根村荒山造林等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5个。

三、创建成效

园区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优化管理”的建管模式,水土保持率达95%,对保护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安全、水质安全、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石榴、柑橘等绿色产业健康发展,渔家乐、农家乐等第三产业20余家,2021年底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万元,增幅达15%。示范带动全县坡耕地整治、绿色产业发展、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等各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着力点,进一步扩大中线渠首生态保护的影响力,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科技示范园区大门

科普教育区

渠首科技示范园建设前

矿坑恢复治理区

示范园区瞻望台

科普教育区

生态治理区

水土保持径流观测场(实验室)

水土保持径流观测场

水源涵养区 

水土保持宣传语

石坎梯田

水源涵养区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