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县

黑龙江省拜泉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2-05-26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全县幅员面积35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6.8平方公里,现辖16个乡镇,186个行政村,总人口54.51万,农业人口46.72万人。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25.8万亩,2.7万条侵蚀沟,侵占耕地8万亩,年跑水1亿立方米,跑肥11.9万吨,跑土1400万吨,黑土层厚度由垦殖初期的1米锐减到30厘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全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恶化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生态贫困,粮食亩产不足百斤,农民收入不足百元。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几届班子,坚持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的工作思路,持续接力,矢志不渝,一张蓝图绘到底,举全县之力,大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向恶劣的生态环境宣战。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经历初期调整垄向、中期兴修“三田”、近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现在综合立体开发四个阶段,深入推进综合治理,运用“十子登科法”,布设“三道防线”,建设“三大水库”,探索出适合县情的综合治理新路径。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由山顶到沟底配置生物、工程、农业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形成综合治理的立体结构,从岗脊到沟底设置三道防线,高水高蓄,坡水分蓄,沟水节节拦蓄,形成丘陵漫岗侵蚀区防治立体模式。各项措施相互制约,工程养生物、生物保工程,逐步形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立体防治结构,发挥群体防护作用,达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全县经过40余年的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20年末,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88.57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1.94万条,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1716.9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52%。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总产达到14.01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845元。

    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斐然。一是生态效益显著,年可拦蓄径流量6991万立米,径流减少69.9%,拦蓄泥沙量876万吨,泥沙流失量减少62.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1%,空气湿度提高10-14%,风速降低58%,年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594吨/平方公里下降到1154吨/平方公里;二是经济效益明显,有效保护黑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地力、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年均增产粮食3963.3万公斤,农民年人均增收220元,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三是社会效益凸显。多年来,全县在治理理念上,以科技为先导,运用工程、植物、农艺三大措施,坡顶、坡面、沟道三道防线技术,形成我省松嫩平原漫川漫岗黑土侵蚀区特点的水土流失防护模式,通双小流域为该类型区大面积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实体模型,该小流域治理坡顶、坡面、沟道的“三道防线”综合立体防治模式和连续式柳编跌水侵蚀沟治理技术已在同类地区示范推广。

    拜泉县陆续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第三届地球奖、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县、17条小流域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小流域、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近期又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和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荣誉称号。

    拜泉县在下步工作中,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借助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县的有利契机,整合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力量,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五岭峰小流域夏季照片.jpg

五岭峰小流域夏季照片

2丁家沟小流域.jpg

丁家沟小流域

3五岭峰小流域.jpg

五岭峰小流域

4老道山小流域治理后秋色-2.jpg

老道山小流域治理后秋色

5侵蚀沟治理后初夏航拍照片.jpg

侵蚀沟治理后初夏航拍照片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