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简介

经济日报:保护黑土地 保护北大仓——关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2-12-0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高以诺
2002年12月2日 经济日报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近年来,北方大面积频发沙尘暴,引起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空前关注。为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在黄河、长江中上游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保工程”等措施保护水土,取得初步成效。不过,还有一项十分重大的水土保护工程迫在眉睫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这就是———
黑土地,并不仅仅指土壤的颜色,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从全球看,能叫黑土区的地方只有三大块,一块是乌克兰大平原,一块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块就是我国东北松辽流域,面积约有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黑土面积的约五分之一。
在这五分之一的黑土中又有约四分之一被称为“典型黑土地”,即其土壤全部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东北农民所说的“手一攥就攥出油”的就是指这种土,其黑土层要比其他的黑土区的黑土厚,因而显得更为稀少和珍贵。
黑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一旦被破坏,永无再生之可能。
我国的黑土区黑土层原来初垦时一般都有60厘米—80厘米厚,最深的可达1米,然而,近年来水利部松辽委组织有关专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对分布在黑吉辽蒙四省区多块黑土区进行考察的结果显示,黑土层差不多薄了一半,严重的地方黑土层甚至只有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只剩下表皮薄薄的一层,土地板结,土壤结构恶化,颜色也由黑变黄,当地人把这种地块儿叫作“破皮黄”、“火烧云”。据有关部门测算,现在黑土区每年流失0.3厘米—1.0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的时间。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情况之严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松辽流域12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存在水土流失,其中典型黑土地的流失面积已接近黑土地总面积的40%。据估算,黑土区每年流失掉的黑土近2亿立方米,按目前的流失速度,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东北黑土区将变成第二个黄土高原。专家判断:东北黑土区已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中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正在悄悄丧失其作为商品粮基地的黑土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水土流失等于是从黑土地中抽取血液,土地之皮不存,农业之毛焉附?
松辽平原虽然名曰平原,但并不是典型的平原,它的黑土区地形多为地势平坦的波状起伏平原和台地低丘区,坡度较缓,但坡长较长,即一般在500米—2000米,最长的达4000米,当地人称之为“漫川漫岗”。
正是这种“漫川漫岗”的特殊地形,使得东北黑土地的水土流失较之其他国家黑土平原要严重得多,在治理上也困难得多。据水利部松辽委副主任武龙甫介绍,水土流失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的因素。从自然方面讲,主要是水蚀、风蚀和冻融。
黑土区年均降雨不多,但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坡度虽缓但坡面很长的地形,加上当地农民习惯打顺坡垅,形成积雨面积大,径流集中,冲刷力大为增强,水蚀加剧。春季积雪融化时产生的融雪径流,在黑土解冻时,土壤化一层就被冲刷一层。这种冻融侵蚀的现象在漫川漫岗十分严重,其冲刷速度一点不亚于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别是促进了侵蚀沟的蔓延与发展。
如今,在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竟然可以看到与未曾治理的黄土高原类似的景象:大面积的良田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大块儿耕地变成小块儿,小块儿耕地不断变小,最终被侵吞掉,而冲沟断垅形成的“鸡爪沟”即侵蚀沟则随处可见,一马平川的大地变成一片沟壑纵横。当地老乡说,这种侵蚀沟一旦形成就会随着水风冻而逐年加剧,蚕食耕地,冲毁道路,一些坡面整体向下坍塌,沟深十几米,沟长则有几百米甚至几千米。
在黑龙江的明水、克山,吉林的榆树、九台等县市,人们都可以看到这种景象。榆树市刘家乡,沿松花江沿岸15公里范围内,竟形成深达10米—40米的大型侵蚀沟49条,10米以下的支沟306条,侵占耕地4125亩,真是千沟万壑。记者实地察看了该乡的合心村,上世纪60年代还是柞树密织、野兔出没的浅沟,如今却已变成深30米—40米,宽200米—300米的大深沟,多年来沟头不断向前,沟岸不断延伸逼近村屯,迫使村民搬了好几次家,如今整个村子都挪了一个位置。村里1100亩地,被侵蚀切割得支离破碎,成了11个孤岛,农民现在得翻“山”越“岭”下地干活。据测量,这里年土壤侵蚀达每平方公里11万立方米,超过了黄土高原的侵蚀强度。如果不是身历其境,很难想象在松辽平原的黑土地上竟然有这般景象。
据水利部松辽委调查,目前东北黑土区内共有侵蚀沟25万多条,每条沟侵占土地都在10亩以上,侵蚀耕地约600万亩。侵蚀沟的发展导致大量耕地被切割而被迫弃耕撂荒。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黑土地的治理和保护提出很多建议,他们一致认为:拯救黑土地,保护“北大仓”,关键是树立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彻底消除由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赤字”。许多专家呼吁:一定要认真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的指示,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多部门、多学科综合治理科学配置的“现代水保”,把国土整治、生态建设、环境建设以及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常治不懈,真正给中华大地和子孙后代留下这块非常珍贵的黑土地。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开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持续的、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不仅从根本上破坏了东北平原宝贵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了“东北粮仓”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会危及我国长远的粮食安全,这实在是一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
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带走了我们十分稀缺的黑土地的大量养分,使土壤肥力大大下降。据水保部门调查测算,近年来每年流失掉的近2亿立方米的黑土,流失掉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约500万吨,相当于四五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庆化肥厂的年产量,土壤有机质以每年千分之一点三的速度下降。由于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农民就只好越来越多地增加化肥使用量,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土地的污染,加剧了板结退化。 
水土流失,流失的不光是水土,它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目前,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已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形成的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水库、道路,不仅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和交通运输,更造成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最典型的是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哈尔滨江段高水位持续30多个小时才缓慢回落,创历史上高水位持续时间之最,专家认为与河床抬高直接有关。松花江哈尔滨段河床比上世纪50年代普遍抬高30厘米—40厘米,江水也由清变浊,类似黄河,安全泄洪能力由原来的7300立方米每秒,下降到现在的3500立方米每秒。
因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松花江航道也由上世纪50年代的1500多公里,缩短到仅580公里。西辽河流域由于泥沙淤积已有89座水利工程报废,其中红山大型水库泥沙淤积已占总库容的三分之一,防洪能力大大降低,专家警告:如此下去,这座大水库终将报废。
还有一个尚未被普遍认识但十分严重的后果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四季分明、气候怡人的东北黑土区正在变成一个生态脆弱区,发生异常气候的频率近年变得越来越高,自然灾害的种类增多,周期变短,特别是旱灾、洪灾和风灾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频度越来越大。黑龙江的拜泉县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重由上世纪50年代的2.3%上升到现在的35.1%,增加了十几倍。近几年东北平原春季扬沙的天气几乎是逐年增多,这样下去,东北也极有可能成为沙尘暴的又一风源。
尽管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黑土地流失的严重危害,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黑土地流失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黑土地流失的速度。
拯救黑土地,保护“北大仓”,需要唤起全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真正树立起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仅靠当地群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一位长期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人类无节制的过度开垦,助长了各种自然因素对土地的破坏,这是导致东北的黑土在短短几十年时间流失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前,最紧要的是要解决人和土地的矛盾问题。
50年来,东北黑土区人口增长近3倍,特别是原来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增长五六倍,有的乡镇增长10倍左右。为了解决这种过快增长人口的“吃饭问题”,对黑土地进行掠夺式的开采,许多已成“破皮黄”土地,虽然产量已经很低,再种下去可能整片地的黑土都会流失掉,但是为了解决“口粮”,还是不得不种下去。农民为了增产,又使劲用化肥,耕地越种越瘦,更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无规划的开垦和不科学的耕种方式破坏了自然修复能力。农业界的老专家牛若峰教授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重农轻林轻牧”,不懂得各产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而且为了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暂利益,对自然资源只是一味的索取。由于东北平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重要性,他强调,现在讲拯救黑土地的意义不仅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保护我们有限的耕地资源。
也有一些专家讲到,逐渐转移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农民也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减缓黑土地的流失。     
尽管许多地方对黑土地治理已经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对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治理松辽流域的水土流失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需要在上游和支干流沿岸搞好生态植被建设,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干流上修建控制性骨干工程。但目前提供的财力、物力还远远跟不上需要。  
许多水利专家和地方同志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黑土地的流失问题,要在全国形成共识,各地方、各部门形成合力。有专家建议治理黑土地流失应该提到像治理长江、黄河那样的高度来认识,应尽快制定“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把治理和保护黑土地作为国家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
松辽委的专家说,黑土地已经不“黑”,平原已经不“平”,如再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黑土地的流失将更难解决。
专家呼吁:鉴于黑土地保护和治理意义重大,社会公益性很强,建议国家应像搞“天保工程”、“长防工程”那样,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今后生态建设和国债资金投入的一项重点,列入建设计划,并尽快启动实施。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