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材料

辽宁省水利厅:再接再厉 奋发进取 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1-08-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十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成就
   《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各级人大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各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的不懈努力,10年来,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建设秀美山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我省平均每年投资不足1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200万亩,最多的年份也不超过 300万亩。近十年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和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引导,水土保持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大大加快。全省十年投入治理资金近3亿元,完成治理面积3500万亩。特别是“九五”以来,全省出动人工2.5亿个工日,动用土石方量6亿m3,治理水土流失1780万亩。其中,修建农业水平梯田178万亩,果树梯田214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210万亩,栽种果树 1.3亿株,闸沟3.5万条。治理水土流失的高速度和高质量,带来了水土保持的高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1986年和1996年通过两次卫星遥感普查,10年间平均每年减少217.3万亩。治理与破坏的比值也从1986年前的1∶1.36下降到1996年的1∶0.36。二是土壤侵蚀逐渐减弱。1986年轻度侵蚀面积为5874.6万亩,1996年减少到5220.8万亩,减少幅度为11.1%;中度侵蚀面积由2860.5万亩减少到1916.9万亩,减少幅度为33%;强度侵蚀面积由917万亩减少到497.7万亩,减少幅度为45.7%;极强度侵蚀面积由195.3万亩减少到38.8万亩,减少幅度为80.1%。三是水土流失量不断下降。1986年全省水土流失量为1.84亿t,1996年减少到 1.18亿t。年均减少6356万t,减少幅度为35.1%。
 
  总结十年来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不仅需要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符合客观规律的思路。十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规模治理,连续治理
 
  大凌河、柳河流域经国家投资,重点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东部山区18个县、区和白石水库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时在小流域中,我们编制了辽河中上游水土保持规划及项目建议书,从全局高度部署治理措施,使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防洪、除涝、生态及整个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规模效益,从根本上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状况。在治理形式上,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由上至下,逐个地块治理。坚持山、水、田、林、路统筹考虑,做到土不下山,水不成洪,治理一条,成型一条,见效一条。小流域治理好了,大流域的面貌相应得到了改善。我省自八十年代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共实施治理小流域1240条,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369条,彻底改变了过去零星治理、单纯治理、效益分散的弊端。另外,我们还根据辽西地区干旱缺水,植物成活率低的特点,大力修建鱼鳞坑、水平槽、环山节水壕等蓄水工程,将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在田埂栽植灌木,达到了以工程促植物,以植物保工程的良好效果。
 
  (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态效益为目标,发展小流域经济,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化进程
 
  水土保持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水土保持,必须充分利用好经济杠杆调动千家万户治理千沟万壑的积极性,发展小流域经济,走产业化道路。柳河流域利用在生土地适宜种植的实际,在新建农业水平梯田上种植烤烟,当年经济效益翻两番,其中阜新县福兴地乡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烤烟乡”,一举脱贫。海城市岔沟流域曾经是一个“山上开荒,山下遭殃”的荒凉山沟,自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以来,山上山下统筹规划,创建了独具特色的“镶嵌治理模式”,年人均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
 
  (三)加大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建国以来,我省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工程,初步缓解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紧张局面。但是,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淤积水库,水库有效库容大为减少,甚至淤满报废。据调查,仅朝阳县1950年以来修建的56座中、小型水库,至2000年就有12座因淤积严重而报废。在厅领导的积极努力下,从白石水库上马之日起,省财政厅列专款对白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虽然这项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之中,其作用还没有全面发挥出来,但从长远看,它必将对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
 
  (四)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快“四荒”治理步伐,推进城市水保工作
 
  一是用足用好拍卖“四荒”有关政策,提高广大农民、企事业单位和下岗职工治山治水积极性。目前,全省购买“四荒”使用权户数达到10.5万户,购买“四荒”218万亩,收取拍卖资金6070万元;租赁、承包、股份制、合作制经营面积888万亩,收回资金1亿元。将这些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建设,不仅加快了治理速度,也使资金短缺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四荒”变成了“有投入,有效益,有人管,有市场”的“四有”工程。
 
  二是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全面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城市水土流失,是近几年刚刚提出而又未被社会充分引起重视的一种新的水土流失区域。我省城市相对集中、城镇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3.9%。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土流失逐年加剧,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沈阳、铁岭、阜新及所属城镇正在遭受来自西北部科尔沁沙暴的侵袭。盘锦市和台安县也出现了7.6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本溪市区上游有14条山洪沟纵穿其中,在100.5万亩的集水区域内47%为铁矿、煤矿的排土场。阜新市区周边有14处煤矸石矿和1处排矸厂,占地面积3.9万亩。这些人造“山体”,稳定性差,一遇暴雨,泥沙俱下,淤积河道及地下管线,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近几年,我们狠抓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一方面,通过人大立法,规定“市辖区未设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其水土保持由所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使每一个行政区内的水土保持工作有部门管、有人抓。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广大连市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的同时,近两年来又在鞍山、本溪、锦州、辽阳、葫芦岛、铁岭等城市开展了省级试点工作,推动了全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如辽阳市宏伟区实行“政企”联手,广泛发动群众大搞水土流失恢复治理工程,昔日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如今山上有工程,山下有景观,成为鸟语花香的旅游景点。
 
  (五)依法防治,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1991年,《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已进入法制化轨道,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
 
  目前,全省有13个市、75个县(区、市)成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全省现有专兼职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人员4600多人,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村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六位一体”的水土保持行政执法网络。十年来,我们从抓大案查要案入手,先后依法查处了凤——草输变电线工程、沈——铁高速公路、鞍山钢铁公司、本溪钢铁公司、排山楼金矿等十几个大案要案。这些案件破坏水土保持严重,影响面广,难度大。执法人员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省人大、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大力支持下,这些老大难案件最终得到依法查处,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十年来,全省共查处各类违反《水土保持法》案件上万起,查处率由“九五”以前不足20%上升到80%,全省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费近10亿元。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由过去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30%以上,审批率也由过去的50%提高到90%以上。不仅树立了水保的权威性,也增强了建设单位遵守《水土保持法》的自觉性。
 
  十年来,我们还重点推广了朝阳“金字塔”治理模式、兴城水平槽技术、海城镶嵌治理模式和铁岭聚丙烯酰胺化学防治水土流失等新技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
 
  二、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十年,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资金筹措难度大,补助标准低,严重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和质量。目前,我省水土保持每综合治理一亩地补助标准仅为9.2元,而长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每亩地则补助133元。
 
  二是治理任务艰巨。治理水土流失往往不能一次治理成功,治理措施需要在几年以后才能充分发挥效益,加上人为破坏,巩固治理成果难度很大,保存面积不尽人意。
 
  三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仍需加强。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水土保持只是农业、农村和农地的事,与城市无关,把水土流失治理,简单理解为农村的植树种草。但是,城市人口密集,建设项目集中,如果建设期间再没有保护措施,对水土资源扰动的强度远比农村大得多、严重得多。因此,我省城市水土流失状况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但时至今日,人们对城市水土保持还缺乏足够认识,没有把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许多地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开展,而且难度很大。
 
  四是行政干预严重,执法难。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和一些大的生产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急功近利,为了本部门的眼前利益,不惜牺牲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置《水土保持法》于不顾,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有的甚至还对执法部门施以行政干预,以言代法,严重干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十五”期间,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决贯彻执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省“十五”水利规划和水保近期规划,把握机遇,坚持“高质、高效、优化、精品”的工作方针,实现21世纪水土土保持全方位、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5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万亩,其中坡面治理1600万亩,使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控制在25%以下。把我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