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参加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作工作汇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9-11-27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作工作汇报 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主任委员蒋巨峰省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长治”工程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现在,我代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作一个简要的工作汇报。 一、“长治”工程谱写了新中国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新篇章 1989年启动实施的“长治”工程,掀开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新篇章。作为一项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和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基础工程,20年来,“长治”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万平方公里,治理范围涉及长江上中游10省(市)200多个县的 5000多条小流域,扭转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取得了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被治理区人民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致富工程”,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年来,“长治”工程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与创新,开创了防治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的成功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实现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开创了具有流域特色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长治”工程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面向水土流失重灾区布局,将人工治理和大自然自我修复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善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了生态安全;始终坚持把坡耕地整治作为重点和突破口,把治水作为主线贯穿于小流域治理之中,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防治工程的着力点,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为维护长江上中游广大山丘区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始终坚持把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寓开发于治理之中,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观,有效地促进了“三农”问题的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积累了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管理的宝贵经验。“长治”工程采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积极推行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强化流域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的项目管理体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以国家颁布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作暂行规定》为指导,制订和完善了组织领导、规划设计、竣工验收、资金管理等系列管理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在项目建设思路上,注重开拓创新,引进“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激励机制,适时创建样板县、建设大示范区等,促进项目建设不断出精品、创规模、见实效;在项目管理上,注重抓好落实,每年按照规定做好年度检查和竣工验收,保证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和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在防治理念上,注重科技为先,强化科技创新,先后组织科研院所开展了6个方面近60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推动项目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是明确了不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长治”工程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明确了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地区独具特色的综合防治思路与对策。如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以抢救耕地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重视立体农业开发,加速荒山绿化美化;嘉陵江中下游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同时,突出坡面水系配套,大力兴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三峡库区突出改造侵蚀劣地,增加可利用地,发展经果林,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移民环境容量;陇陕土石山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四荒”资源开发利用,变资源为商品优势,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丹江口库区和洞庭湖水系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充分发掘耕地潜力,提高粮食产量,促进退耕还林,减少湖库淤积,提高湖库综合防护能力等。这些不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思路与对策的实施,对长江上中游生态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建立和完善了流域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体系。“长治”工程坚持把机构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长治”工程实施之前,各级水土保持机构建设基本空白,从事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寥寥无几。为了适应项目实施工作需要,1988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提出,各省要切实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项目区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领导机构和实体办事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水保人员业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水土保持事业。“长治”工程实施以来,水土保持机构、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不少从事“长治”工程的优秀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长治”项目区各级政府不仅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而且培养和锻炼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主力军。在“长治”工程的带动下,流域生态建设蓬勃开展,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趋势已经实现了由增至减的历史性逆转,“长治”工程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的品牌工程,成为矗立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二、十三次委员会议以来委员会办公室所做的主要工作 十三次委员会议以来,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水利部的领导下,在流域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第十三次委员会议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十一五”国家生态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适应“长治”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的新变化,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突出抓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配合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科学考察,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支撑。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是建国以来规格最高,参加院士、学者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水土保持科技活动。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长江委负责长江流域科学考察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上游及西南诸河、南方红壤区和西南石漠化区3个区域。在流域上中游各级水利水土保持部门的积极配合下,3个科考组10多名院士及近百位科研人员经过为期一年的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初步摸清了流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总结了水土保持经验,找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提出了水土保持发展战略和防治对策,对今后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以中科院孙鸿烈院士为团长、20多名院士和专家为成员的考察团,对金沙江下游地区的四川、云南2省5个“长治”工程重点县进行科学考察后,充分肯定了“长治”工程在防治水土流失、保障生态安全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长治”工程建设成效与新农村建设调研,水土保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再认识。自2005年以来,委员会办公室先后3次组织专家赴嘉陵江中下游、乌江流域、金沙江下游、西南土石山区、江南红壤丘陵区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长治”工程建设成效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通过调研,专家们一致认为:“长治”工程采取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突出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防治思路,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山区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不但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力,而且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致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在广大山丘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三是以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检查为重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委员会办公室重点抓好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督促检查各类大型开发建设项目95个,与此同时,积极做好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协调、指导工作,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为契机,全流域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在监督执法专项行动中,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开展执法检查1.6万次,涉及各类生产建设项目3.2万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1万份,督促整改到位项目1.7万余个,一些过去认为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重点、难点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为了规范监督管理工作,流域各地先后制定出台了水土保持政策法规文件600多份,特别是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水土保持规费征收方面取得了积极突破。据不完全统计,流域各地累计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万余个,水土保持规费征收突破了3亿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率逐年提高。 四是积极开展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新进展。2006年和2008年分别启动的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开创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利用外资的先河,项目启动以来,项目区四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项目机构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重宣传培训,积极推行群众参与式管理,各级项目办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努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目前,已经开展了109条小流域治理工作,完成治理面积490平方公里,利用世行贷款0.6亿元、欧盟赠款390万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土保持对永续保持丹江口水库优良水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工程自启动以来,委员会办公室和陕西、湖北、河南三省非常重视,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项目建设的重大事项。我们和各省水土保持业务主管部门,从前期工作入手,加强技术指导,深化监督检查,为项目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项目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截止2008年底,三省25个县(区)已在67个项目区318条小流域开展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00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99%。 五是高度重视规划和监测工作,流域水土保持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委员会办公室和各省(市)水土保持部门始终重视抓好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组织编制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2006~2010年建设规划》、《南方崩岗防治规划》、《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规划》、《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可行性报告》等一批事关流域水土保持全局的重要规划和前期成果,为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已建成的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下游、洞庭湖水系等重要支流和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本底数据库基础上,继续推进了鄱阳湖水系、西南诸河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目前,水土流失监测覆盖面积已达110多万平方公里,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监测预报工作又立新功,在去年“5.12”汶川地震中,成功预报了甘肃文县关家沟泥石流灾害,挽救了200多人的生命安全。 三、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长江是世界第三、我国第一大河,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保护好、利用好、治理好长江,不仅是长江流域4亿多人民的福祉所系,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但是,长江流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中游地区尤其突出。目前,流域内尚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上游还有1.5亿亩坡耕地亟待治理,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而且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流域山川秀美、生态优良、人与自然和谐,还需不懈努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做到三个“相结合”。一是要坚持把水土保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做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结合流域特点,把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坚持把水土保持与“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新时期治江思路的实践相结合。水土流失问题不解决,始终是健康长江的威胁,搞好水土保持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作为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新时期治江思路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三是要坚持把水土保持与长江水利发展战略的实施相结合。当前,长江水利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经过深入调研,于近期提出了长江水利发展战略,作为当前直至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左右的时候长江水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按照该战略要求,流域水土保持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有重点、分步骤地积极推进,实现维系长江优良生态的目标。 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近期到“十二五”时期,委员会办公室将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认真组织编制好“十二五”水土保持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水土保持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水利部已做出安排和部署,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委员会办公室将按照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和统一部署,结合长江流域水利发展战略规划,认真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尽快启动流域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要积极推进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进程。在今年的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陈雷部长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刚才,蒋省长在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近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目标。委员会办公室将和各省(市)水土保持主管部门一道,认真做好新一期“长治”工程启动工作,积极推进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项目建设进程,加快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规划的修编和建设步伐,促进南方崩岗治理和坡耕地整治项目尽快启动实施。同时,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加快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继续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切实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指导流域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着力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实施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以水利部启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进程;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加强水土流失防范意识。 第四,要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配合第四次全国水土流失普查工作,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点,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适时、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成效,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继续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水系水土流失情况的动态监测工作,积极开拓和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加快完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两点建议 一是要切实保持“长治”工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长治”工程是1989年国务院针对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状况而批准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是长江流域实施持续时间最长、投入最稳定、成效最显著的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也是新中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奠基工程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龙头工程、示范工程、品牌工程。其成功的技术路线和管理经验对全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长治”工程实施的管理体制调整后,项目实施出现许多新变化,建议保持项目名称不变,保持投入稳定增加,坚持以长江上游、特别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四大片”为重点布局,以成功的技术路线扎实推进项目实施。 二是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是1988年为统筹协调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为统筹协调指导监督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特别是“长治”工程的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索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成功经验。“长治”工程管理体制调整后,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切实发挥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的新机制,建议通过规划拟定、项目前期工作审查、监督检查等途径强化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保证委员会作用的持续有效发挥。 各位领导、同志们,“长治”工程经过20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还很突出,水土保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让我们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水利部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往开来,奋发进取,不断开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为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