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情概况

保康县县情概况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4-12-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保康地处鄂西北,东依古城襄阳,西接神农架,南临宜昌三峡,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76个村(社区),总人口28.2万。保康历史悠久,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迄今有516年历史,是楚国源头和荆楚文化的发源地。自然资源富集,磷矿储量丰富,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水能蕴藏量19万千瓦,是全国第一批农村电气化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9.3%,珍稀花卉遍布山野,享有“蜡梅王国”、“牡丹故乡”的美誉;旅游资源独特,九路寨原始生态、汤池峡温泉、五道峡风光、尧治河等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二、治理前困境 保康境内地形复杂,谷狭沟深,山高坡陡,是全省最贫穷的县份之一,山秃、水浊、地瘠、人穷是山区人民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农业以种粮为主,工业以开矿为主,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过去,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目光,一度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群众毁林开荒,伐木烧炭,磷矿企业乱开滥采,无序开发,生态恶化导致突发性灾害频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不断,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一度高达1727.28平方公里,占全县版图面积的53.57%,其中中强度侵蚀面积达1125.7平方公里,极强度侵蚀面积292.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 三、工作开展及成效概况 近年来,保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以磷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3元,分别增长12.5%、30.2%、36.3%、13.3%。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在水利部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防治并举,统筹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生态理念渐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