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

甘肃省清水县:水土保持激活乡村建设活力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4-09-11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甘肃省清水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密结合“三抓三促”行动,跳出水保干水保,持续在水土保持建设上狠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

流域提质增效治理夯牢产业基础“宽阔地”。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全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打基础。谋划储备项目6类9个,总投资1.6亿元,已到位资金3000多万元,年内实施工程超过0.5亿元。坚持“山、水、林、田、路”一体化治理,实施上湾梁和庙山梁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梯田5355亩,水保林936.3亩,封禁治理3.62万亩,生产路(砂化路)11.44千米,排水渠7.93千米,田间道路19.74千米,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处及其他工程措施若干,使耕地“窄、陡、散”的落后状况和小农户分散细碎化种植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宽阔平整、交通便利的优质良田呈现出连畴接陇的种植格局,为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贾川乡等乡镇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打造产业基地,种植板蓝根1200亩,计划建设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00亩,水土保持工程引领乡村产业开发、促进农业增效的能力显著增强。

清洁小流域激活文旅建设“新动能”。在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持续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以流域为单元,按照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目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一体谋划,治山治水治污协同推进,统筹配置沟道治理、农田提升改造、水源涵养、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的温泉沟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将封育治理、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坡面水系工程、谷坊、护坡工程、生产道路、村庄绿化美化工程等有机结合,将桐温大桥—温泉上王庄段小流域打造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精品小流域,形成以水土保持建设促进文旅开发,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建设新格局。区域内6村2000多户6000余人受益,30户文旅经营个体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淤地坝澄清乡村建设“水源地”。统筹考虑区域特征、资源禀赋、工作基础,突出规划引领、环境整治和特色发展,建成马连湾、上牟沟和牛家沟等集拦泥滞洪、节水灌溉、促进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淤地坝。全县已建成大型坝4座、中型坝3座,新开工的青莲沟和丰盛沟等5座淤地坝,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淤地坝的建设,使坝控范围内的泥沙洪水得到有效拦蓄,既可减少入黄泥沙,调节局地小气候,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障区域内果园、农田灌溉及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还能有效涵养水源,为周边水源地提供稳定的水量补给,保护水源地生态、提升水源地质量,绘就了一幅沟净、水清、岸秀、景美的山区新画卷。

监测监管守住生态文明“红底线”。建立健全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效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水土流失“两区”划分成果,严格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今年以来,开展集中巡查55次,摸排生产建设项目9个,下发执法文书11份,审批水土保持方案9个,水土保持验收报备1个。将强监管与优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未批项目督查”“在建项目检查”和“验收项目核查”,辖区内省批市批项目执法监督和县批项目日常监管实现“双覆盖”。加强监测体系建设,逐年开展监测点升级建设工程,修缮原办公用房和监测点道路护坡、建设管理用房、坡面径流场,制定监测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水土流失观测、数据整理报送、监测人员岗位职责及质量管理制度,实现监测点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监测降雨66场次,开展土壤水分监测21次,持续为水土保持决策管理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

(供稿:清水县水务局 马小龙)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