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

江西省赣州:中央环保督察组点赞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赣州模式”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1-07-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3.jpg

寻乌县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

  近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江西省反馈督察报告中,崩岗治理“赣南模式”和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肯定。近年来,赣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合力推动下,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红土地上到处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处处演绎着绘画美丽赣州、幸福家园的动人故事。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和机制体制,优化治理路径和技术集成,探索形成了崩岗系统连片治理、废弃矿山上下同治、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实施“以奖代补”机制等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赣州模式”,实现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2014年12月赣州列为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该市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2015年编制了《赣州市崩岗防治规划》,提出连片开发、系统治理。2016年开始,将赣县、兴国、于都等地连片崩岗群纳入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采取生态修复型、开发治理型、治理提升型等多种治理模式,削坡修筑梯田,优化坡面水系布局,系统配置林草防护措施,做到崩岗治理与农林开发相、乡村旅游相、精准扶贫、落实管护机制“四结合”,治理崩岗4300多座,让崩岗长了青树、换了新颜,打造了南方崩岗治理示范样板。

1.jpg

赣县区金钩形崩岗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治理前

2.jpg

赣县区金钩形崩岗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治理后

  寻乌县等地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废弃稀土矿治理项目,探索形成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下游同治”的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三同治”模式,让34平方公里废弃矿山重披绿装,还清了40多年的矿山生态环境欠账。

  上犹县等地探索形成了“三治同步”(治山、治水、治污)和“五水共建”(治山保水、疏河理水、产业护水、生态净水、宣传爱水)方法,打造了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园村模式”。园村小流域治理坚持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将水土保持与农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水保文化宣传、乡村旅游发展、群众福祉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与水保科普教育基地当做旅游景区来打造,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双赢”,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

4.png

上犹县园村生态清洁小流域

  2018-2020年,上犹、宁都、兴国、赣县创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机制,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奖代补”方式,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在全国9省推广。各地牢固树立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治理范围拓展为“山、水、林、田、路、能、居、文”,赋予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全力打造水土保持生态综合体。在生态治理中,紧紧围绕保水、理水、蓄水,通过在山上营造水土保持林、坡面水系改造等生态修复措施,大大增强山林水源涵养能力;通过在山下清淤疏浚河道、布设塘坝、蓄水池、排水沟等工程设施,提高河道调蓄能力,实现了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排水有沟,集雨有池;有了水,秃山荒田纷纷披上了绿衣,毫无生机的山场田野变得色彩斑斓。

5.png

龙南市“虔心小镇”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土流失治理是一个长期存续,不进则退的过程,需要每一代人持之以恒,奋斗不止。今后,赣州市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总结赣州水土保持实践经验,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奋勇争先,不断提升赣州水土保持工作水平,积极建设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良好的生态产品,为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生态保障,为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更大力量。

  (江西省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 钟文峰 供稿 江西省水利厅水保处 核稿)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