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周文智副部长等在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和总结发言的通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11-22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农水治[1993]69
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河北、辽宁、湖北、江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
  今年九月中旬,我部在辽宁省阜新市召开了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第九次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十年来八片地区第一期重点治理工程的成就和经验,表彰了在治理中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了第二期重点治理工作。会上周文智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郭廷辅副司长作了总结发言。现将这两个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传达并贯彻执行,使八片水土保持第二期重点治理工程再上一个新台阶。
  附件:1、周文智副部长在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第九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抓住时机,再接再励,为全面完成第二期重点治理而奋斗-郭廷辅副司长在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第九次会议上的总结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五日
周文智副部长在全国八片水土保持
重点地区第九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五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刚才郭廷辅司长代表水利部做了大会总结发言,他讲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各位与会代表回去后结合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
在此,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全国八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第一期治理历经十年,成效巨大全国八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历经十年,在治理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和水保行业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及兄弟部门的通力合作,第一期治理已经圆满完成,成绩是巨大的,效益是显著的。我非常赞成大会总结中对十年来治理成果的总结意见。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有必要再肯定一下,概括起来为:
  (一)四大变化
  1、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量减少,林草覆被率有了一定提高,人口环境容量由差变好。八片重点治理区十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治理区的植被覆盖率由104%增加到514%,提高了41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量减少,如无定河流域七十年代以前年均人黄泥沙217亿吨,治理后入黄泥沙仅为0.53亿吨,年均减少75%。
  2、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人均基本农田增加和林、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治理区的面貌由过去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变为现在的梯田层层、山青水秀、粮丰草茂。十年治理,八片重点治理区人均增加基本农田一亩多,无定河流域人均增加经济林果055亩,三川河流域人均经济林果达到135亩。
  3、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变化,农、林、牧、副各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八片地区农业总产值由1982年(治理前)的455亿元增加到1992年(治理未)的14.85亿元,增长了226倍。农林牧副业及其它产值比例由1982年的56.112614.455114调整为1992年的42920.91518.2129
  4、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有些地方开始走上奔小康的征程,十年治理,八片地区粮食包产量由77814万公斤增加到148773万公斤,翻了近一番;1992年人均产粮达到673公斤,人均收入达到499元。
  (二)两大突破
  1、有些地区已经把重点治理区建设成为经济开发区,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这个突破改变了传统的治理模式,把水土流失治理由单纯防护性治理向开发性治理发展、以治理带动流域经济的开发。以种植、养殖、加工为龙头的小流域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流域内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如阜新县当年修梯田当年种烤烟,亩产值可达800多元。三川河流域的沿黄红枣林带与加工、葛洲坝库区的名优柑桔和茶叶、皇甫川流域的草粉加工、山西雁北地区的杏脯加工与出口,浑源县的猪羊养殖等均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重点治理区的多数地区水利水保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在水利水保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与农民群众组成了利益共同体,初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水保发展的路子,这些己较完善的水土保持基层服务体系,对于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管扩的全方位服务,在保证重点治理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积极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建立了自我发展机制,增强了自身的活力。
  当然,在充分肯定十年治理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区领导对重点治理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抓得个力,因而成效不大;二是有的地区规划粗糙,不科学,配套措施不完善;三是有些地区的治理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建设速度慢,综合治理措施不配套;四是有些地区尚未建立起水利水保服务体系或已有的还不健全;五是有些地区经营管理尚未起步,综合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不明显;六是有些地区防护监督执法工作没有开展起来,仍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二、开展第二期重点治理的任务与要求
  大家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按照党的十四大和全国八届一中全会的要求,大力推广第一期治理经验,力争使第二期治理工作做到大步伐、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
  (一)大步伐:一是要进一步组织农民群众,对第一期尚未完成的工程及综合治理配套设施,一定要在1995年底以前全部完成,达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目标;二是要咬住二期规划任务,确保当年任务当年完成,不欠帐。要层层建立政府首长和水利水保部门领导责任制。
  (二)大规模:一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集中连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二要坚持以小流域为龙头,带动相邻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采取远山、高山、石质山封山育林和近山丘陵区综合治理相结合的规模治理,形成较大流域的整体布局和效益。
  (三)高水平:一要做到建设水平高,搞好总体规划,使其既符合本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又符合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要求。为官一任,治理一方,造福一片,不搞短期行为。水土流失面积是动态的,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水土流失,要不断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要根据《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1993]5号文件要求,按照水保总体规划,研究水土保持资金的筹措问题,建立水土保持发展投入机制,滚动发展。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建立水保基金制,开展有偿使用。在实施治理中要做到综合措施配套,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的水土保持工程。二是经营管理水平要高,依据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划界确权,明确权属,调动国家、集体、个人的防治水土保持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谁投入、谁治理、谁受益,防止边治理边破坏,这是一项重大改革。三是要把水利水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要充分利用治理成果,建立基地和兴办服务实体,为农民群众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全方位服务中因地制宜地兴办经济实体,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以服务为主的实体要按国家规定减免税收,以盈利为主的实体,要照章纳税。四是服务水平要高、县、乡、村要建立健全水利水保服务体系,在岗人员要不断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切实做到为当地农民群众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工程条件,水土资源和技术等全方位的服务。
  (四)高效益:一要通过治理,使流域旧貌换新颜,变成山青水秀的米粮川,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第一期工程缺啥补啥,使之配套完善,第二期工程要高标准、高效益。在社会效益上,要为当地发展经济提供必要的水土资源,成为当地的经济开发区。在经济效益上,务必使其成为当地贫困农民群众基本实现稳定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条件。二要实现县、乡、村水利水保站在治理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收自支,使其本单位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高收入的其它行业水平。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八大片重点治理区成为全国通过水土保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地,成为全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样板田,成为我国贫困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示范区,成为全国防治水土流失的排头兵。为实现这一目的,心须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1993]5号文件精神,继续强化全民族的水土保持意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机构,落实第二期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加大改革力度。发扬小平同志提出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真抓实干,抓出显著成效。
  谢谢大家!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