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依法行政,2003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和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4-01-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特约通讯员张小林)2003年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继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年,特别是预防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
    1.区域性预防保护工作再获新进展
    长江水利委员会从2001年9月3日在沱沱河畔全面启动实施了以预防监督为重点的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到2003年这一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一举改变了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一无机构、二无人员的局面依据《实施方案》,长江源头二州一市八县全部成立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和水土保持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配备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33人,举办了长江源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人员培训班,执证上岗,扭转了水土保持工作几乎是空白的局面。
    二是地方性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初步建立。玉树州率先出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实施<青海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暂行办法>细则》、《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实施<青海省水土流失防治费、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细则》等水土保持规范性文件。有6个县市完成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定工作,并由政府予以了“三区”公告。
    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源头区水土保持法制意识提高。两年来,共发放水土保持宣传材料1500多份(册),张贴宣传标语300条,出动宣传车20辆(次),在玉树州、格尔木市各设立了水土保持宣传一条街,设立大型宣传门一座、宣传碑(牌)43座,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监督执法工作取得初步成果。2003年青海省水保局、玉树州、格尔木市、曲麻莱县、治多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联合对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5次专项检查,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0余万元;与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达成协议,布设了4个监测小区,对重点取土挖砂、弃土弃渣进行监测。称多县扎多金矿把水土保持纳入了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对过采区的草场恢复制定了治理方案,采取了分层剥离、修复河道、复垦平整、注水灌溉、回填复土、围栏种草的措施,目前已完成了4100余亩过采区的恢复治理,投入资金达2182万元,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
    五是退牧还草生态修复试验效果显著。预防保护工程在玉树的巴塘、称多的青水河和格尔木的沱沱河设立了3处共计1.15万亩的退牧还草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采取生态移民、减少牲畜、围栏育草的综合性办法,目前已移民412户、2162人、16742头牲畜,围栏内牧草长势良好。据称多县的实地测定:围栏2年前后比较,围栏后的年均产草量为每亩881.5公斤,为天然草场每亩年均产草量248公斤的3.6倍,效果非常显著。
     继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之后,长江委又于2003年启动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是2003年长江委水土保持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对水源区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经认真研究确定将陕西省城固县、洋县、镇安县、柞水县、宁陕县、镇坪县,河南省栾川县,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竹溪县、丹江口市等十县(市、区)列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重点县。各有关市县,按照长江委水土保持局统一制订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编制了各县市实施方案,经审批后于2003年10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批准启动实施,该工程实施期五年,目的是保护和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预防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安全。
    2.积极推进难点地区三峡库区的监督执法
    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长江委在历年督促有关县市依法编报三峡建设项目水土保方案的基础上,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一季度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调查和规划工作。这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根据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精神完成的一项重要水土保持监督工作任务。2003年《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调查报告》和《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规划》两项成果,通过了由水利部组织的审查。以工程院文伏波院士为组长专家组,在经过听取汇报和认真审查后认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湖北省市及有关县区,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大纲》的指导下,以县为单位开展的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调查,利用GPS、GIS等先进科学技术,结合人工野外调绘的方法,在充分收集主体工程、移民迁建工程和专项改建工程等相关规划、设计、施工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全面完成了《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状况调查报告》和《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状况典型调查报告》,数据可信,为三峡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3.努力拓展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职能
    2003年6月至11月,依据水利部授权委托,我委相继组织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水利厅的有关水土保持人员,在项目建设单位、有关施工企业和地方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下,开展了渝怀铁路、西气东输(东线)工程、瀑布沟电站、襄十高速公路、彭水至黔江公路改建、张家界开发建设项目等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这是我委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和监督执法的一大突破和拓展。通过检查,发现和肯定了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好的开发建设单位,总结了开发建设活动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和经验,督促了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同时,也以事实为例,宣传了《水土保持法》,提高了开发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发挥了流域机构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中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水利部 “关于做好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验收工作有关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02]584号)、“关于对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验收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意见”(水建管[2003]265号)文件精神和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关于做好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工作的函”(水保监便字[2003]第74号)文件的要求,我委对涉及湖北、安徽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制定了验收计划。向湖北、安徽省发出了“关于做好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长水土[2003]248号),要求两省积极准备。依据湖北省向我委提出的了验收申情,由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完成了黄石堤防水土保持技术评估,组织和会同长江委建设与管理局、湖北省水利厅完成了对黄石长江干堤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
    4.促进和支持薄弱地区的水土保持执法工作
    青海和西藏地区,使我委管辖范围内水土保持工作基础最为薄弱的地区。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加强长江源头区及西藏地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提高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长江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有效预防和保护青藏高原的水土资源,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特别安排专项资金,于2003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了长江源头区及西藏地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培训班。来自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两省区10个地州相关县市的藏、汉人员参加了学习。学习班聘请了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武汉大学法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就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法学基础理论与行政法、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等进行了细致和深入浅出的讲授。同时,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改革,在学习之初由学员们提出当地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学员们带着问题学习,并在结业典礼上进行了学习汇报。还利用一天的时间让学员们深入到湖北省黄冈市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通过这次内业和外业相结合的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必将有效地推动长江源头区及西藏地区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
    5.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2000年,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为进一步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按照2000年年初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和长江流域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精神,在完成第一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全国和长江流域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全国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涉及长江流域的城市有:云南省楚雄市、大理市、思茅市,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广安市,重庆市渝北区,江西省九江市,湖南省韶山市、冷水江市,湖北省黄冈市,安徽省安庆市等12个;长江流域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有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重庆市渝北区和江西省井冈山市、吉州市吉州区等5个城市。200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受水利部委托,组织有关省市,依据《全国城市水土保持试点验收评分标准》和《长江流域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验收评分标准》,采取现场检查、观看录像、翻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全国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城市和流域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城市进行了全面验收,除湖南省冷水江市以外,其余各市均通过了验收。
    第二批城市水土保持试点较之第一批试点而言,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效,特点更为鲜明:
    一是各示范城市对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高。这次列为试点的城市,要么是伟人故里,要么是旅游胜地,要么是有关地州市的中心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试点工作启动后,各地市委、政府十分重视,把城市水土保持作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市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形象工程、窗口工程来抓,领导力度大,协调工作到位。
    二是各城市精心编制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结合了各自城市的发展特点,与城市的防洪、市政建设、绿化美化、水污染防治等结合紧密,同时也将城郊结合部的水土流失防治纳入了城市水土保持范畴,规划均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纳入到了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是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标准高、气度大。既有大型的水土保持宣传牌,如云南思茅、大理、楚雄、湖南韶山等市在市区主街道广场修建的高十多米的三面宣传牌;也有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艺术宣传石刻、工艺灯箱等,如四川省乐山市、广安市、江西九江市、吉州市、安徽省安庆市等。这些高标准宣传碑牌,所处位置醒目、影响面广、效果十分突出。
    四是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了控制城市水土流失的发生。云南楚雄市、思茅市、西山区、湖南冷水江市等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收费进入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中心后,更加规范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和水保“两费”的收费制度,使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执法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水土保持规费收缴率明显上升,有力地歇制了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据云南省4个示范城市统计,共编报水土保持方案200多件,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在85%以上,“三同时”制度落实率均达到95%以上,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6起,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143.29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率达到了90%以上。
    五是对城郊采石开矿的水土流失整治取得了成功经验。城市郊区的采石取土等活动,是造成城市环境景观破坏和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方面,这次试点各城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昆明市西山区大渔采石场在1999年实施封停后,结合西山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胆地提出了要在“山”上求发展的设想,在原有废弃采石场兴建了一个综合性“江南春凯旋赛马场森林公园”项目,该项目既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而且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为城市郊区整治采石场水土流失树立了样板和示范。2003年7月,全国水土保持学会预防监督专业在昆明召开,江南春凯旋赛马场的做法得到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和与会代表的肯定和赞扬。
    六是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示范性强,有效带动了城市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三年来,共建设了像云南楚雄市龙川江改造工程、、思茅市思茅河整治绿化工程、大理市明珠广场、古城南门广场、昆明市西山区碧鸡文化广场,四川乐山市名雅花园住宅小区、广安市思源广场、巴中市防洪护坡工程、市法院住宅小区等15个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单位,江西井冈山市圣地山庄、黄洋界宾馆、九江市九江学院、抗洪纪念广场,重庆市渝北区双龙大道、绿梦广场,安徽省安庆市大湖风景区等,湖南韶山市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等一大批各具特色、深受市民称道,同城市发展品位、城市亮丽相结合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和示范小区,市容市貌得到净化、绿化、美化,空气质量大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我为于2003年4月22日, 将湖南省株洲市、四川省乐山市、云南省楚雄市、重庆市万州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等5个城市名为长江流域第一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至此,在长江流域由水利部和长江委开展并通过验收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达到24个。
    7.生态修复试点继续向前推进
    一年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10县市在各方面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县制定和出台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封禁管护公告》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方面的制度、办法、乡规民约等得到落实;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黑板报、放映电影、花灯表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了电视上图像、广播中声音、报刊上有文章、村寨有标语,宣传的对象涵盖社会各方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宣传覆盖面已达到80%以上,生态修复区达到了95%。各县在项目区建立监督管护机构,配备了监督管护员,加强对开垦陡坡地、随意砍伐林木和破坏水保设施监督检查,有力地制止了封禁区放牧、砍柴等行为。各地在项目实施中,依靠政策、技术等,相关措施密切配合,目前实施生态修复面积3312平方公里。同时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的科研观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流域内各省(市)也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新的治水思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及时调整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2003年度实施生态修复面积7285.55平方公里,累计实施生态修复的面积达到2.79万平方公里,以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地区为重点,以政策法规为保障,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路子,通过封育保护、舍饲养畜、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村能源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实现大面积的生态自我修复,丰富了封禁治理的内涵,积累了经验,实现了从封禁治理到生态自我修复的跨越,取得了明显效果。
    8. 滑坡泥石流预警成效巨大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网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该系统的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系统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08处,其中站点成功预报灾害险情6处,群测群防预报灾害险情和防治处理灾害险情202处,共撤离和转移群众3.5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28亿元,开展了5处滑坡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保护了30万人和数十亿元固定资金的安全,为长江上游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提供了有效保障,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监测资料和预警工作经验。
    9.开展遥感调查,强化了基础工作
    2003年,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在完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基础上,又相继委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动态调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土保持规划、世界银行项目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与减沙、滑坡泥石流实用监测技术、小流域治理机制等方面的规划和研究等基础工作。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0.监督管理
    各地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狠抓“三权一方案”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以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为突破口,由重点抓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转为狠抓“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进预防监督执法工作。据流域内12个省(市、区)统计,2003年流域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9189项。全年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37.05亿元,征收“两费”8598万元,建设返还恢复示范工程32处,处理违法案件3091件。流域机构、各省市区水利厅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情况检查10149次,检查项目11770个。完成了以兰成渝输油管道、国道213线玉溪至元江高速公路、江西九江长江干流江岸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湖南岳阳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四川省南垭河姚河坝水电站等为代表的3014项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实施治理成果管护面积1.32万平方公里,累计管护治理成果9.26万平方公里。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