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浅谈济南市城市水土保持(赵新 马吉刚 梅泽本)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10-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3年10月24日  《中国水利》2003-7B刊
 
    一、水土流失现状
    山东省济南市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坡面、道路、沟道、村庄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规划和治理;同时,境内造林绿化不足,土壤侵蚀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济南南外环路附近至千佛山以南山区(以下简称南部山区),是下游泉域的主要补给地。南部山区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除少数地段因断层构造富水外,均为贫水区。区内地形坡度较大,冲沟纵横,降水入渗能力大,境内又缺乏有效的蓄水工程,沟道内长时间干涸,地表水严重缺乏。区内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但分布不均,片林较为罕见,林地和绿地的面积偏小。南部山区为中度侵蚀区,因土壤质地疏松,易受侵蚀。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剧增,采石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极其严重。据调查,区内除兴隆山和南部少数山体外,均有采石场成片分布。水泥厂、采石场、砖窑厂等占地面积达到240hm2。采土现象也十分严重。本区沟谷地带发育10~28m厚的黄土状厚层褐土,成为个体和小集体窑石烧砖采土的集中地区,有些砖窑厂建在沟底,采土深度已接近基岩风化层。采石采土大大加剧了南部山区水土流失。
    二、暴雨灾害及原因分析
    1996年7月24日的暴雨,造成市区内7座立交桥积水,其中纬十二路及历山路两处立交桥积水深达4m,堵塞交通近10小时,工商河成丰桥段水溢两岸,多处路段积水并有40多个单位和230多户居民楼进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70.1万元。由于上游水土流失加剧,致使卧虎山水源地水的浊度超过200度以上,南郊水厂被迫停产,造成市区南部地区断水,市自来水公司不得不用运水车给居民送水。
    “7·24”暴雨强度并不大,一般为10~20mm/h,最大的也只有30mm/h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呢?暴雨造成灾害的原因中,南部山区的水土流失应该是根本的、深层次的。
    1.滥开滥采、乱占用土地现象严重
    近几年,南部山区开发建设项目繁多,随处可见到大中型、小型及个体开发建设工程,由此带来的滥开、滥采、乱占用土地现象比较严重。开发建设毁坏了大量的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措施,许多单位是边开发建设边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据济南市水利局的典型调查,城郊7项建设项目共占用土地1070.13hm2,破坏地表面积为206hm2。城区内的兴济河等22条排洪沟道及城市排水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泥沙淤积问题,仅槐荫区每年清理淤积泥沙7000t以上,耗资近2000万元。近几年来济南市城市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6km2,年土壤流失量为36.8万m3。
    2.乱倒垃圾现象较为普遍
    据调查,北康、南康、展村、九曲一带均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垃圾场存在,占地面积达2.67hm2之多。在西、南外环路旁,随处可见路旁河道倾倒的建筑、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堵塞河道,不仅影响防洪安全,使山洪夺路下泄,而且冲刷路面,破坏道路,将垃圾带进市区,影响市容,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三、城市水土流失防治的几点建议
    城市水土流失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从各地情况看,城市水土流失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破坏速度十分惊人;二是水土流失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巨大;三是城市水土流失牵涉面广,治理投资大、难度大。针对这些特点,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更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监督管理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1.工程和生物综合措施
    水土保持包括涵蓄水源和固持土壤,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济南市南部山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可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坡面截流措施
    南部山区内山多坡陡,坡面截流可以促进雨水入渗,减免径流冲刷。坡长较短的坡面以鱼鳞坑、竹节沟、水平阶等造林整地措施为主,坡长较长的坡面还要增设截流沟。截流沟还要与纵向的排水沟相连,把径流引入蓄水设施或强渗漏地段内。这些措施在增加坡面入渗的同时,还为坡面林木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2)沟头防护措施
    南部山区内沟壑纵横,大小支沟上百条,而大涧沟、陡沟两流域黄土状褐土的大量存在使沟头前进和扩张愈加剧烈,因此沟头防护对于控制土壤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沟头防护应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在小型沟头可建筑临时性谷坊工程,培育水土保持灌木林,树种有酸枣、花椒、柠条等;大型沟头则应建筑永久性防护工程,可根据来水量、地形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蓄水式或泄水式(跌水式)防护工程措施。
    (3)沟道整治措施
    南部山区内沟道蜿蜒曲折,总长超过50km,且断面宽窄不一,水流条件差,泄洪时对沟岸冲刷剧烈。沟道整治主要包括沟道疏浚和裁弯取直。沟道疏浚是按照水力计算确定的设计断面清除沟道淤积物和障碍物。裁弯取直是在维持沟道原流向的基础上,对沟道急弯处加以取直,以改善水流条件。
    (4)沟道护岸措施
    在城区内部,沟坡可修建浆砌块石挡土墙,沟底营造植物园,将护岸、防洪及美化融为一体;在城郊,可采取木桩加植树(灌木为主)种草的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和投资。为了保护护坡工程的安全,在坡度较陡急的区段还应增建护基工程,坡度较缓的区段虽可免建护基工程但护坡工程应有足够的埋深。
    对水土流失可按“点、线、面”等不同工程和生物综合措施加以控制;对于洪灾可按设计洪峰流量,调整冲沟纵横断面,修建防洪堤坝加以防范。特别是在自然冲沟及其他强渗漏地段,应加强拦蓄降水和地表径流以促渗回补地下水,如建造骨干坝和拦河坝,则可拦蓄增加补给地下水,削减城市化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加强水保法规宣传,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治意识
    水利水保部门要转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农村水土流失的防治,而且要下大力气抓好城市水土流失防治。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向社会各界宣传,尤其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宣传,提高全民水土保持国策意识,树立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思想,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近期经济的繁荣,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强化监督管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将日趋严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坚持“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严格验收,不合格者不能投产使用;对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应按规定交纳设施补偿费;开发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其代为治理;对造成水土流失又不按水土保持法规规定办理的单位,应依法严肃处理。
    4.搞好部门协调,当好政府参谋
    城市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涉及面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各行各业做好此项工作,要主动与计委、城建、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搞好协作。
    5.城市开发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流失与城市的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各地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各项开发建设,切忌盲目开工,延长工期,造成土地荒芜和水土流失。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编制和修订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以适应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各级政府要将该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中,从资金上保证规划的落实。
    6.增加城市山区综合治理投入
    要加快城市上游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以便给城市带来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关键在于增加治理投入。近几年,济南市投入南部山区的水土保持资金每年不足30万元,是1996年暴雨给济南市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71.1万元的1/120。治理中小打小闹,仅仅解决小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问题,难以抵御大暴雨的袭击,仍然会造成水土流失灾害。建议加大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投入,济南市应按照《济南市水土流失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将农田水利经费的10%~20%,水资源费的2%~10%,水土流失地区的扶贫资金、农业发展基金的2%~5%,用于水土保持专项治理。
    作者单位:赵新、马吉刚为山东省水利厅,梅泽本为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