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今朝首都更美丽:北京生态建设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10-1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
 
 
    北京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突破9平方米。图为刚刚开园的太阳宫公园。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来北京旅游的外地人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北京不仅夜晚亮了,白天也亮了。来自北京市环保部门的消息印证了人们的感受:截止到9月30日,今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175天,占1到9月份总天数的64.1%,比去年同期增加29天。
  有人这样评价:北京的夜晚是“点亮”的,北京的白天是“擦亮”的。为了改善北京的环境,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治理大气污染,整治河湖水系,植树造林播绿……正因为如此,北京,这个昔日被污染困扰的历史名城,逐渐显露出动人的容颜。
  让北京空气清新
  一名天文爱好者讲过这样一个感受:1998年时,我们最盼望的是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只有它吹走脏空气后,我们才能进行深空观测。那时的天太脏了,一年到头,大多数日子天都是灰的,有时甚至是黑的。”当年北京市区空气污染指数有20周达到四级,也就是说,全年有40%的时间呈中度污染,而且重度污染也时有出现。在大街上步行,污浊的空气甚至会呛得你嗓子发疼,熏得眼睛流泪。
  为了让首都人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北京市开始了一场污染治理攻坚战。从1998年到去年底,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分8个阶段实施了100多项大气环境治理措施。据初步统计,1998年至2002年,全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投入达500亿元人民币,占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
  采访中,北京市环保局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仅去年一年,为进一步控制燃煤污染,北京城八区1681台燃煤锅炉先后改用清洁能源,全市天然气供应量年底已达到18亿立方米,市区热力管网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6000万平方米,电采暖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为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在对18万多辆1995年以后上牌照的在用车进行治理,使其尾气排放基本达到欧洲I号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又于去年8月1日起执行相当于欧洲Ⅱ号排放标准的新标准;为防治市区扬尘污染,对272所中小学校裸露操场和全市130万亩季节性裸露农田进行整治;为控制工业污染,首钢特钢公司拆除30吨电炉,关停了5吨电炉,减产200万吨钢生产规模并关停相关生产设施。同时,一批有污染的企业也陆续搬离市区,迁往郊区并进行污染治理。今年,北京市又分8个方面实施第九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年内,东城、西城、宣武、崇文4个城区14兆瓦以下的燃煤锅炉要全部改用清洁能源。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昌平区燕丹乡的北京路新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新厂区,只见成片的茵茵绿草地上,槐树、油松等树木散布在厂区的各个角落。据介绍,新厂区近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就占去近3万平方米,种植树木2万多株、草坪1.8万多平方米。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不眠之夜,莫斯科会场有一幅环境优美的图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强有力的措施带来了首都空气质量的逐步改善。去年,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值与199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4.2%、10.5%和24.2%。今年刚刚过去的9月份,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21天,占全月总天数的70%。北京的蓝天和白云多了,晚上的星星似乎也多了亮了。
  让北京绿水长流
  国庆前夕,尘封20余年的转河掀起“盖头”穿城而走,正式通航。泛舟绵延3.7公里的河道,可见垂柳依依,绿草茵茵,荷花、菖蒲、芦苇间隔而植,依地势设计而成的六个景区,运用水景、雕塑、桥涵、生态景观、滨水游廊等多种手法,再现了老北京“长河遗梦”水景。
  转河是长河的一部分,因其呈几字形而得名。1975年至1982年修地铁时将转河填埋,用暗沟直接向东与北护城河相通。转河治理工程是北京市政府今年为民所办的60件实事之一,共投资6.26亿元,新挖河道3.3公里,新建11座桥梁,沿线新增水面5.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8万平方米,并实现全线雨污分流。
  水清了、岸绿了、流畅了、通航了……近年来,和转河一样,京城河湖水系开始得到全面治理,沿河环境大面积实施绿化美化,水质标准大幅度提高。
  历史上的北京城,以城中之城故宫为圆心,外绕三环碧水,第一环是环绕故宫的筒子河和与之相联的北海、中海、南海等“六海”;第二环是护城河及其延长线长河、昆玉河、通惠河;第三环是环绕北京相连通的清河、温榆河、北运河、凉水河等。京城大水系保留到现在的河流仍有30多条,总长达500多公里,具有一定规模的湖泊26个,总面积有600多公顷。
  在老北京人眼里,北京的灵气在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京城的水环境日趋恶化,许多河道甚至成了臭水沟。据调查,到1998年,北京城市水系80%的水面被污染。被誉为故宫“项链”的筒子河,沿岸竟有400多处污水排放口。
  日益加剧的北京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把京城水系治理作为恢复古都风貌的重要工作,加大北京城市河湖治理力度,正式启动北京市城市水系治理工程。
  为还清一环水系,治理工程自京城中心区水系综合治理开始,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六海”清淤。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六海”清淤告捷,筒子河碧波流淌,什刹海十里荷香,一环清水,至此名副其实。
  二环与三环水系的治理工作也随后展开。在二环水系,长河与昆玉河首先通航,一年之后,长26公里的南护城河也正式通航,它西起玉渊潭,经西便门、大观园、龙潭湖、东便门,最后到东郊通惠河上的高碑店湖;在三环水系,清河开始还清,温榆河两岸添绿,北运河已经通航,凉水河也将改变旧模样。与此同时,京城两条大河永定河与潮白河的规划治理工作也拉开了帷幕……
  今后数年内,北京还将投入巨资整治城市水系,到2008年将实现有水皆清,重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环境。
  让北京郁郁葱葱
  驱车驶入京津塘高速公路,就如同进入了一条色彩斑斓的长廊。道路两侧,在浓浓的绿色背景上,丁香、紫荆、侧柏、垂柳、毛白杨等植物色彩缤纷,丰富而又协调,仿佛一幅西洋油画。
  包括京津塘绿化建设在内的“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即北京通向外埠的八条公路、两条铁路和五条主要河流两侧的绿化建设自2001年启动以来,目前已完成绿化长度901公里,绿化造林总面积35.47万亩,栽植各种乔灌木3076万余株。
  “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是北京市近年加快建设生态体系的一个代表作。
  近年来“风沙紧逼北京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市民强烈要求加快首都绿化美化建设。群众的呼声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2000年,北京市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第一次从城市生态安全的高度出发,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首都绿化建设思路:加快建设生态体系,为首都构筑三道绿色屏障———以燕山、太行山绿化工程为主,构筑第一道绿色屏障;以永定河、潮白河和京石、京开等“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构筑第二道绿色屏障;以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为重点,构筑第三道绿色屏障。
  风沙阵阵逼,播绿声声急。近几年,北京林木覆盖率以年均近两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新增绿化面积3.93万公顷,相当于130个颐和园,全市林木覆盖率净增两个百分点,达到47.5%;城区新增绿地500公顷,人均绿地增加2平方米,达到44平方米。
  结合大规模绿化美化工程,京郊区县大胆探索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式,在完成绿化建设任务的同时,纷纷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蔬菜生产、花卉种植、森林旅游、度假休闲等新兴绿色产业已开始产生效益,并整体带动了京郊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走进集蔬菜花卉生产、加工、销售和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朝阳区来广营乡朝来农艺园,绿色满眼,生机盎然:来自荷兰的彩色辣椒,来自韩国的樱桃番茄,来自新西兰的香杏,来自日本的樱桃萝卜,来自美国的奶白菜等绿色蔬菜毗邻而居;各色鲜花,娇艳夺目。目前,像朝来农艺园这样的地方在京郊已不新鲜。据统计,今年,北京市果品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果品产量预计达到7亿公斤;花卉种植面积达到3400公顷,年生产鲜切花7300万支、盆花2400万盆,截至目前交易额已达5.5亿元;全市23个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区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近210万人次。
  按照规划,到2005年,北京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市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0平方米;到2008年奥运会,首都将形成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和良好生态环境。
  伴着“绿色奥运”和现代化建设的铿锵脚步声,一个水清、天蓝、绿色环抱、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新北京大步向我们走来。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13日 第一版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