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法

青海省黄南州人大依法促进水利建设工作纪实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03-08-2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让黄河水在这里静静流淌
 
 
——青海省黄南州人大依法促进水利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韩萍  本报实习生马丽玲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湾,全州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25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19%,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8.94%。黄南州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泽库、河南两县属于青南牧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自治州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尖扎、同仁两县,海拔在1960—4118米之间,特别是黄河滨地和隆务河谷地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有着发展种植业的良好条件。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2271.34万亩,耕地面积26.35万亩,大小河流六十余条,其中黄河流经自治州南北边缘,长约160公里;纵贯南北的隆务河理论水电蕴藏量22.05万千瓦。
  在黄南州采访我们有这样一个印象:水利资源丰富。但现实却是,黄南州大部分地区缺水严重。为什么依水守水却没水?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黄南州人大秘书长尕藏才让,尕秘书长的话意味深长:“黄南穷在水,富也在水。黄南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水利资源的多少和分布是影响全州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境内河流的分布不均,造成了全州的突出特点是缺水:由于缺水造成的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黄南州38个乡镇里除五六个乡镇外,其他地区均分布在深山、深沟区,全州17.1万户牧民严重缺水,牧区水位下降和河水干涸所造成的缺水,使原先草长水美的草原开始退化,从而导致人畜草的矛盾十分突出,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已经成为阻碍全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在牧区,打一口水井要挖到地表以下30米,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般生活水平的牧民群众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背水。农业需要水,畜牧业更需要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水源的短缺已成定局,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整个黄南州畜牧业发展、人畜生存、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2003年,黄南州人大紧紧围绕该州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大局,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不断改进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特别是在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上力争做到一抓到底,跟踪处理。水利工程建设是该州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水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经过黄南州政府的不懈努力,2000年至2002年,全州从不同渠道争取到农牧业方面的项目48项,这些项目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全州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2002年8月,该州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水利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会议认真审议了44项在建水利项目的进展情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针对配套资金不到位、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建设合同制为内容的“四制”不规范,群众自筹比例过大,重大项目缺乏前期工作经费,“重建设,轻管护”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规范建设项目“四制”行为,切实克服“重建轻管”问题,把已建水利工程纳入法制轨道的建议,并将《黄南藏族自治州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条例》纳入全州五年立法规划当中,及时将水利建设工程监护列入立法项目,提出立法建议,通过立法依法治水、依法加强管理,为解决浅脑山地区缺水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理清全州水利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切实解决水利建设、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黄南州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两次全州水利工作会议和一次全州自来水公司经理工作会议,摸清了水利建设现状,找准了薄弱环节和水利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布置并安排了2003年的水利工作任务,目前,该州重点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进展良好。装机19万千瓦、总投资14.2亿元的黄河直岗拉卡中型水电站“三通一平”工作全面完成,另有六项水库和水电站建设的项目也正在有关部门的审批当中。截至目前,该州实际完成建设项目59项(含集雨水利工程变更项目29项),这些项目的建成扩大和改善了1.1298万亩农田灌溉面积,解决了30181人、226292头(只)牧畜饮水问题,完成“坡改堤”工程4086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64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集雨利用工程建设任务也已全面完成,且效益明显。
 

最近更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