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昆嵛山:水土保持激活生态旅游新动能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25-09-08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作为享有“胶东水塔”美誉且是汉河发源地的昆嵛山保护区,始终将水土保持置于发展核心位置,凭借稳固的生态基底,成功撬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形成“保水护土+旅游赋能”的典型发展模式,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提供了优秀范例。
一、以水土保持为核心,夯实生态根基建设
以全链条治理与常态化监管守牢“生态底线”。针对陡坡裸地,通过砌筑截水沟、铺设植草毯开展重点整治;围绕水土流失隐患,种植大片侧柏等水土保持林,对深度较大的侵蚀沟实施沙袋固坡、谷坊建设等措施,从源头遏制水土流失扩散。组建专业巡查队分片值守,引入无人机开展大范围巡护,搭配多套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构建“人工+科技”水土流失双重监管体系。如今,保护区森林覆盖度持续提升,土壤流失量显著减少,生态价值稳步增长,为后续生态场景开发与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生态成果为支撑,构建多元体验场景
依托水土保持带来的“土固、林密、水丰”生态成果,以汉河为核心轴线,打造兼具自然观赏与科普教育的体验场景。自然景观方面,连片芝樱花海、粉黛乱子草海沿河岸绽放,花期时粉紫交织成浪漫花境;500米消隐式栈道隐匿于绿植间,让访客近距离触摸自然、聆听溪流鸟鸣。配套服务方面,新增9处沿河亲水休憩平台,供人们临岸观河景、享清风;设置3 处换乘站点,配套停车场、休息座椅等设施,提升出行便捷性。森林博物馆内通过互动展项,生动展示森林生态与水土保护知识,让访客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为后续旅游开发搭建场景框架。
三、以赋能旅游为落点,实现多元价值升级
以旅游为纽带,推动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协同提升。生态价值层面,通过旅游引导游客直观感受水清岸绿的治理成效,潜移默化中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形成“旅游体验—意识提升—主动保护”的良性循环。经济价值层面,2025年上半年依托成熟旅游线路接待游客1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4万元,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社会价值层面,深挖汉河两岸文化底蕴,串联道教全真派发源地、胶东革命根据地等文化节点,打造“生态观光+文化溯源”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饱览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魅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未来,还将进一步深挖水文化内涵,开发自然教育课程,推动旅游从“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升级,持续释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
(供稿:烟台市水利局王攀攀 昆嵛山保护区冷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