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甘肃崆峒区水土保持生态流域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7-29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崆峒区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1776.71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1936.18平方公里的92%。全区有大小沟壑5633条。
    截止2012年底,面上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63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1%。其中市列25条重点小流域总面积356.2平方公里,治理面积24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平均达到69.6%。(其中梯田14.02万亩,水保林15.7万亩,经济林0.78万亩,种草6.25万亩,封育治理0.43万亩)。已有虎山沟、徐家沟、纸坊沟、胡柳沟、鲁湾沟、海子沟6条流域通过验收,被财政部、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工程。
    近年来,崆峒区始终把以梯田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发展旱作农业的一项基础措施来抓,按照集中连片,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山水田林综合治理,下大力气坚持整流域规划、整村整乡推进、高标准建设。按照“四个结合”(梯田建设与稳定脱贫相结合、与发展旱作农业相结合、与壮大支柱产业相结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和“四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机修、高效益产出)的总体要求,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抢抓项目建设机遇,先后实施了世行贷款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中央财专项目、英国赠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项目和陕甘宁农综水保项目。树立了虎山沟、西阳沟、火龙沟、永红沟和堡子沟流域等5个流域综合治理典型,建成了西阳—大秦和柳湖—崆峒两个联乡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全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优质、高效、规范等科学管理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创了全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局面。
    通过连续多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农民参与加服务业和其它非农行业占到农村总人数的30%,实现了“人均二亩田,户均二亩草,田平道路通、山绿水又清”脱贫的目标。结合梯田建设累计改造、新修乡村道路137条570 km,道路密度达到1.41 km/ km2。农村电话入户率超过30%,电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土壤蓄水保土能力提高,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山顶林草戴帽,山坡梯田缠腰,沟畔牧草锁边、沟底剌槐穿靴”的生态景观,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逐步呈现出来。
    崆峒区水土保持局  梁智峰供稿,省水保局组宣科编辑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