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青海省湟中县小流域治理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湟中县是全国128个水土保持重点县之一,境内水土流失面积105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18%。近年来,湟中县认真科学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加快重点工程实施步伐,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积极争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从2011年起,先后完成投资2708万元实施了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西纳川流域综合治理、世行贷款(西宁市防洪及流域管理)、小型蓄水拦泥维修加固4个项目,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6平方公里,其中完成水土保持林1107.6公顷,梯田841.87公顷,封禁治理2110公顷,农田水利配套208.33公顷,低产田改造31.16 公顷,新修石谷坊110座,维修加固淤地坝22座。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径流、泥沙得到了层层拦蓄,增加了土壤入渗,延长了汇流时间,减少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年可保土10.46万吨,保水89.45万立方米,年可增产粮食865.8万公斤,年可新增经济效益88.81万元,有效防止了土壤沙化、扬沙天气等危害,减少了土壤有机质的损失,促进了项目区生态的良性循环。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管护成效是关乎整个流域治理效益正常发挥的关键。据县水保站的庞站长介绍,由于水保部门人员编制少,无管护经费,管护问题一直是困绕湟中县乃至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西纳川流域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益的治理中更为突出。为加强管护,确保治理措施长期发挥效益,湟中县水保部门从多方面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管护工作中来,收到了良好的管护效果。出现了“人畜破坏有人管,干旱时节有人灌”的良好村风、民风,特别是毛尔茨沟村的油松造林,由于栽植的苗木较大,冬春季风吹易使根部松动,村干部自觉带领村民,义务用木条、树权进行绑扎稳固,确保了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
    在湟中县西纳川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中,县水利部门针对春旱、伏旱严重的现状,打破一直以来春季整地、春季造林的模式,采取雨季整地保墒,秋季植苗造林的新模式,不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节省了造林成本,而且保证了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治理面积22.41平方公里,完成秋季造林710公顷,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厅信息中心孙爱霞、局办公室孙国恩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