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典型|赤水市凤凰沟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见成效

        一、概述
        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与四川、重庆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也是贵州省最大的通江口岸。全市幅员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总人口31.4万人。赤水因山而兴、因水而灵,是中国最红、最绿、最美的地方。赤水最红,红在光荣的红色革命记忆,1929年贵州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成立,1935年,“四渡赤水”战役写下毛泽东一生中最得意之笔;红在流丹溢彩、灿若红霞的丹霞奇观,赤水丹霞地貌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是全国第八个、贵州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赤水最绿,绿在214万亩森林,82.85%的森林覆盖率,是全国最大竹乡;绿在清新的空气,132.8万亩竹林、4000余挂飞瀑流泉,造就了5.2万个每立方厘米的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被誉为“洗肺天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赤水最美,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丹霞之冠”“竹子之乡”“千瀑之市”“桫椤王国”“革命圣地”之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美在赤诚质朴的民俗风情,这里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民风淳朴、文化丰厚,人与生态“美轮美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不胜收”,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六年来,赤水市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作为战略选择,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实现了“保护与发展”两个成果一起收的良好成效。
        赤水市通过20余年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1988年的965.5平方公里降为102.6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由53.58%降为5.54%,位居全省前列,并先后获得水利部授予赤水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和环保部授予赤水市“国家生态市”等殊荣称号。
        二、项目基本情况
        2015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贵州省赤水市凤凰沟清洁型小流域位于赤水市天台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6.76hm2,其中:生物措施包括:经果林90.73hm2,保土耕作308.23hm2,封禁治理807.8hm2;工程措施包括:沟溪整治治理0.8km(河沟治理0.5km,自然沟治理0.3km),机耕道2.9km,作业便道1.1km,堰塘整治4口。
 

凤凰沟小流域全景图
        三、经验做法
        赤水市以“安全、生态、发展、和谐”为总目标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思路,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流域综合生态治理模式,开辟了贵州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W·E·H”模式。
        (一)水系整治“Water system regulation”
        水系整治就是在小流域内对主要流域和小型分支流域进行分类处理和保护治理。在不破坏原有河流的断面的同时,通过生态河堤的建设达到原始生态流域系统,在河沟的底部栽种水生植物,吸附西南地区紫色土较高的N和P元素,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在人居集中的地方新建小型生态湿地和生态污水处理系统,通过“预处理+厌氧处理+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的方式,结合村级河长制工作开展不定期监测预警,使得排入小流域的主要污水达到一级B标。
凤凰沟小流域水系整治——堰塘整治

凤凰沟小流域水系整治——堰塘整治

凤凰沟小流域清澈的湖水
        (二)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生态修复采取由低到高“三条防线”修复处理方法,由于赤水市属于贵州高于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出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特殊地形结构。采取沟底建设排洪排涝沟、打造“彩林长廊”栽种经果林、经济林;半坡地采取改变土地微地形、保土耕作等方式,结合田土坎削窄等土地平整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高海拔区域通过赤水特殊的竹林封禁治理,达到由低到高的赤水生态处理方式。
凤凰沟小流域植物措施——红叶石楠

凤凰沟小流域植物措施——桃树
        (三)人居改善“Habitat improvement”
        人居改善包括提升小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增收流域内农户的生活收入、丰富流域内农户的精神生活。小流域从山上治理延伸到山下和村庄治理,村庄房前屋后、庭院栽树种花种草,增设垃圾池,返聘农户成为园区的园丁,村委会与村民入股合伙组建劳务服务公司,突出村风民风建设,丰富农户思想建设,使得当地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助推“乡村振兴、农旅一体化”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绿色青山金山银山”谱写了百姓富生态美遵道行义的黔北新篇章,走出了一条“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群众要致富”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凤凰沟小流域通过“农户+村级集体+产业大户”模式,壮大村级经济、帮助农户增收、脱贫致富。
围绕“农旅一体化”,依托水土流失治理打造凤凰湿地公园
        四、治理成效
        项目建成后,助推“乡村振兴、农旅一体化”建设。一是带动产业发展。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已建成花卉苗圃场3家,发展经果林3000余亩,建成农家乐31家,乡村宾馆3家;二是促进脱贫增收。常年在项目区内务工人员达70人以上,人均增收约15000元,科苑公司一年支付当地群众劳务费达120万元以上;三是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整村推进,黔北民居房屋外观改造208户,庭院整治绿化114户,道路硬化14公里,新建人行步道5公里,新建水池5口,移动4G网络开通等,村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提升;四是拉动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区域坡陡水少状况,将3条小河流变成稳定的蓄水库,蓄水量达24万立方米,解决了下游区域的4500亩农田灌溉。同时使凤凰村片区绿化率增加了2个百分点以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五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村委会与村民入股合伙组建劳务服务公司,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劳务服务,收益按入股比例分成,摘掉该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2017年科苑公司为该村解决3万元资金,正式开园运营后,从门票收入中提取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通过项目的实施扭转项目区农户的土地,再返聘农户成为园区的园丁,让项目区农户开设“农家乐”增收致富。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提高群众收入,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实现赤水市人水和谐、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
        赤水市毛溪沟小流域和凤凰沟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成为水利部精准扶贫贵州唯一收录的2个水保项目,赤水市凤凰沟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被央视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人民网、贵州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领导誉为“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治理模式,赤水市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被南方水保学会收入2016年年会研究资料,并已在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发表,作为科研课题,并被水利部收录《聚焦水利精准扶贫》、《中国水土保持》彩插头版报道,在水利部全国第五次水土保持大会和水利部南方水土保持年会做经验交流发言。
        (赤水市水务局 姜群力)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