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山川——甘肃省水土保持工作70年纪实

        说起甘肃,大家的印象都是黄沙满天飞、出行靠骆驼,曾几何时,“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种一坡收一箩”就是甘肃的真实写照。


昔日荒山沟壑
        甘肃地域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最窄仅25公里。地质地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海洋生态系统外的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田、城市等六大陆地生态系统均有发育,自然因素影响大、干旱范围广、水土资源不匹配、植被少而不均、承载力低、修复能力弱是甘肃生态的基本特征。
        上世纪六十年代,甘肃开始大规模兴修梯田,完全依靠人力,昼夜不停,始于六盘山麓的这场改造自然的大规模造地运动从平凉市庄浪县开始,庄浪县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和中央财政新增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重点项目。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运用防治技术,对位配置各类措施,成功地总结探索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沟、梁、峁、坡综合治理,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科学配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水土保持治理路子。
        甘肃的水土保持从单一梯田修建,经过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进入综合开发利用、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的生态建设阶段,为甘肃广大地区脱贫致富、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特色的水土保持之路。
        天水麦积区的“花牛苹果”、静宁县的“静宁苹果”以绿色无污染的优良品质成为中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静宁县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形成了贮藏、贩运及果汁、果酒、果醋加工业门类齐全的延伸产业。
        甘肃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在不同特点、不同条件的区域,工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甘肃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这片沟壑岭峁交织的土地,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但是,由于人口不断增多,土地开垦面积不断扩大,加上气候变迁,植被持续遭到破坏,生态退化越来越严重。此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侧重于综合治理+梯田建设+特色产业,着力解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问题。
董志塬新姿
        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兴修梯田3236万亩,占全省坡耕地的68%,这些梯田年可拦蓄径流16亿立方米,减少土壤侵蚀2.1亿吨,增产粮食170多万吨。累计治理小流域199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9万平方公里。梯田建设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旱作农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现了基本农田数量、粮食产量、群众收入的“三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的“三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坡耕地面积、贫困人口数量的“三减少”。
        陇南山地重峦叠嶂,山高谷深,这一区域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区域内总体植被丰厚,山地丘陵交错,有绿山对峙、溪流激荡,有锐峰陡坡、巉岩高耸。从地图上看,青藏高原的红色,黄土高原的黄色,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的绿色,在这里不再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织。南国的“纤秀”,北疆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可以说是甘肃最湿润的地方,有“甘肃后花园”的美誉。但是,由于植被退化,坡地、沟壑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此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侧重于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着力解决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问题。
陇南阳坝
        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了两当县马家沟和乔河、康县花桥沟、徽县店子河、成县浪沟门等18条各具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初步呈现了山青、水净、岸绿、村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景象。不仅重塑了陇南的生态颜值,壮大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强力助推了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水土保持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示范工程。
        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东起乌鞘岭西缘,西至星星峡,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土地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地广人稀,沙漠广布,戈壁绵延,严重的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以及因大规模开发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及自然地貌、植被的破坏,成为河西地区生态建设的心腹大患。此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侧重于监督执法,着力人为水土流失问题。
金太阳光伏发电
陇南成州机场飞行区边坡防护措施
        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审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326个, 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3.79万公顷,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14720个,组织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2253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1.79亿元,督促生产建设项目投资水土保持治理资金302.85亿元,防治弃土弃渣12.24亿立方米,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水土保持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开发和保护的双赢。
        在分区防治的同时,甘肃水土保持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强基础,先后编制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2001-2015)》等综合性规划,《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甘肃省梯田建设规划》、《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甘肃省实施规划》等一大批水土保持专项建设规划,完成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分,为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监督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建立了省市十二个监测机构和42个定位水土流失监测站点,连续十二年发布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公告》。制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制度,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先进监测设备,先后对瓜州县和天水市生产建设项目扰动情况开展了“天地一体化”监管,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利用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全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及水土流失监测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初步建立了全省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
        盛世兴水,山川有幸,陇原有幸。每一棵树会铭记,每一座山会铭记,每一条河会铭记,厚厚的史册更会铭记,铭记这不凡的历程,绿色的壮举。


四季如歌
        甘肃生态依旧脆弱,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持久战还将继续,通向生态文明的道路注定蜿蜒崎岖。行路难,我们更将怀抱勇气和信心,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间会见证这平凡与不凡,甘肃必将奏出更加精彩、更加华丽的绿色乐章!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