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成效亮点材料 | 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服务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支撑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监督管理,北京市一直以来重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多年来在水利部及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不断拓宽监测工作内涵和外延,努力提高监测工作科技含量,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建立了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北京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已建成11处坡面径流观测场、6处小流域控制站组成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基本覆盖整个山区。建立市、区两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经费管理、质量控制、成果管理,监测工作逐步规范。在开展监测过程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加强监测站点自动化改造,探索水土流失信息自动采集、远程传输、网络发布一体化经验,提高了监测自动化水平。监测点建成运行以来,长期定位观测,全面开展降雨、径流、泥沙、水质等指标监测,每年采集1万余条数据,用于水土流失因子率定、水土保持措施治理效益定额测定,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及成效评价提供支撑,发挥了基础监测积极作用。
径流泥沙自动监测设备 延庆区上辛庄水土保持监测点
密云石匣坡面径流观测场 延庆区上辛庄坡面径流观测场
      二、高标准开展市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在全市范围内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复核和调查等技术手段,高标准监测全市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分布,现场验证地块从国家要求的10%提高到30%,首次实现市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全面掌握了全市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监测成果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生态文明制度落实和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依据。
      三、研发与推广北京市土壤侵蚀模型
      为了更好地定量评价水土流失状况,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首都高校合作,历时8年时间,在分析大量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资料、雨量站点观测资料和200多次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土壤流失模型,为全市水土流失详查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为中国土壤流失方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四、连续17年发布省级水土保持公报
      在监测数据分析和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连续17年编制发布北京市水土保持公报,同时,在全国率先发布区级水土保持公报,公告水土流失情况、预防监督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情况,使公众了解、参与水土保持,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提高。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本网站由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维护

京ICP备0500625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250号
E-mail:information@mwr.gov.cn; swcc4364@mwr.gov.cn
联系电话:010-632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