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亮点纷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本站讯(记者孙太旻 通讯员王还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也是历届政府关注的焦点。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就开展了以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奋斗,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92万平方公里。其成功的实施经验和巨大的效益,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建设项目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中国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中国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英国国际发展部于2003年与中国水利部达成协议,提供总额494.8万英镑的赠款开始在甘肃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的环县、华池、崆峒、静宁4县(区)实施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的无偿援助。
几年来,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水利部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应用参与式方法,进一步总结完善黄土高原世行贷款项目的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以减贫为重点、强调参与式方法,总结探索最佳小流域治理管理模式;试验探索在相关的国内和国际援助项目中进行宣传和推广该模式,进一步扩大在类似项目中的宣传推广效果;通过开展项目考察、培训、研讨等活动,加强各级项目机构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已在黄土高原的试验田里开花结果,亮点纷呈,并显现出了典型的借鉴作用。
——参与式工作方法的理念得到了各级项目机构、项目区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参与式工作方法,作为20世纪后期确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农村社区发展项目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其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发展主体积极地、全面地介入发展的全过程。具体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和流域治理建设等项目,就是要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为“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使发展主体流域内的社区和农户积极、主动、全面的参与到项目的选择、规划、实施、监测、评价、管理中来并分享项目成果和收益。参与式工作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项目规划设计、实施活动的合理性,同时也更易得到各相关利益群体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从而保证了整个活动和项目实施的效果与质量。参与式工作方法,作为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大力倡导并贯穿始终的核心工作方法。通过近五年英国赠款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这种全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不仅在各级项目执行机构、受益区群众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接受,而且对以后类似项目的有效实施,借鉴作用也十分明显。
——项目强调可持续生计途径,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可持续生计理念,在帮助实现贫困农村的社区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该理念是以可持续生计发展为目标,融自然资源、乡土知识、社会资本、技术手段、价值观、相关群体协作、社区认同及其所处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良性互动为一体的结果。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中注重加强流域治理项目在提高可持续生计能力这方面的功能和效益,通过可持续生计途径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特别是帮助社区中贫困和弱势群体发展。在项目规划实施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作为发展的核心,分析确定项目发展的目标、范围和重点,从而增强流域治理和生态恢复项目的减贫效果,提高农户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抵御应对疾病和自然灾害等事件影响的能力,倡导可持续流域治理。通过可持续生计理念的引入和实践,使项目区农民的自身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特别是,基层政府和相关机构对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使农民群众得到了极大的实惠。
——加强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了项目实施区的资源配置
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示范工作,是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项目实施中注重发挥地方政府的协调职能,强调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参与和已有资源和项目的优化整合,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地将各方资源、知识、能力协调起来,为各部门、社区、群众团体和其他的服务机构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可行的优惠政策和工作环境,使流域内相关的项目、资金、资源在统一的目标和规划指导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帮助农民脱贫减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流域生态建设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已收到了明显效果。小流域试点示范,也使项目前阶段工作成果得到了应用测试和总结完善,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开发出最佳的可操作性的流域治理模式,并在项目中及时进行推广应用,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项目示范工作框架设计”咨询专家的建议,由世行和中方有关项目机构组织开展的“基于GIS技术支持的县级规划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和“参与式小流域规划”以及相应的参与式操作手册编制等工作,已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大力开展新理念新方法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了宣传推广的质量和效果
宣传推广项目相关成果和理念,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自项目启动就得到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项目各项活动的全面开展,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项目执行办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协调下,按照拟定的宣传推广计划整体安排,各级项目机构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几年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建项目宣传网站,组织技术骨干参加第三届世界生态高峰会议、全国县(市)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题研讨班”、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并成功举办“水土保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分会场。通过参加社区主导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基于GIS的县域资源规划系统研讨会、中国小流域管理国际研讨会,组织国内外考察培训,制作项目宣传DVD和宣传册、出版和印刷项目成果资料,加强日常宣传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取长补短,全面普及。特别是涉及区域民生工程的宣传,从项目一开始就积极准备、精心安排,各级项目管理机构都能明确提出年度宣传计划,分工负责,狠抓落实,把各种宣传活动有机融入到整个宣传体系之中,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保证项目宣传推广计划落到实处,并提交了一批高质量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宣传成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社区主导式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对参与式流域规划、实施、管理过程的全面记录和总结,研究和示范在土地退化和生活贫困的流域内以参与式的方法制定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规划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了流域治理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同时通过以社区为主导的对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管理,包括社区主导的项目采购和财务管理等,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的自主管理能力。示范小流域内的各村(社区)按照要求,由社区群众公开推选,分别成立社区实施管理小组、财务管理小组、监测评价小组,负责组织社区和农户开展以社区为主导的示范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也收到了明显效果。按照计划安排,及时开展考察培训和能力建设活动;在县项目办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社区村民认真完成示范工程措施的实施和采购计划;县项目办与村实施管理小组签订示范项目实施管理协议书,并指导村民管理小组与农户签订了示范项目协议书;按照财务管理手册中规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开展各项措施的招标采购,全面启动以社区为主导的示范项目实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先进的实施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适应了农民越来越强烈的自主管理、参与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经过各级项目机构的共同努力,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参与式的小流域治理规划和社区主导式项目实施方法的引入,更加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加强部门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使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农民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流域治理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和完善。同时,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引入和实践,从另一个层面上还丰富了我国相对先进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改进传统工作方法存在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决并应对农村体制改革后给水土保持工作带来的挑战等方面,也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由项目提供支持开展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监测能力建设”,针对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黄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的研究活动,对于加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监测工作,全面提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水平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