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土壤侵蚀遥感专题解译通过技术审查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07年12月7日,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监测项目遥感监测草地、湿地、森林、沙化土地、土壤侵蚀专题解译”技术审查会在西宁召开。会上,青海三江源区土壤侵蚀遥感专题解译技术报告通过审查。
会议邀请了兰州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测绘局和青海省水保局五位专家及生态监测技术组成员单位代表。与会专家听取了报告编制方的汇报后认为,本次解译在充分收集区域土壤侵蚀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7ETM+)数据,经“图像处理—资料收集利用—解译—野外验证—再解译”的工作流程,首次系统制作了“三江源”286幅1:10万标准国际分幅的遥感影像图、土壤侵蚀类型遥感解译图、1:10万全区、1:10万17个县(乡)的土壤侵蚀类型遥感解译图、1:10万三江源分流域土壤侵蚀类型遥感解译图和18个自然保护分区土壤侵蚀类型遥感解译图,为“三江源”的土壤侵蚀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和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提供了新的重要基础资料。
另外,通过国内外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的对比分析,结合本区土壤侵蚀类型实际分布,报告研究制定了适应于三江源地区的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指标及分类系统。该系统将土壤侵蚀监测分为5个大类,根据侵蚀的程度分为不同级别,总共11类。该系统的定义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江源地区土壤遥感解译工作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监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把握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该项工作的完成对生态监测项目下一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省三江源区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监测总站祁永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