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新华网: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初显成效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10日电 (记者李来房、刘宏贺)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乘在日前此间召开的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负责人会议上说,2004年,黄河全流域完成水土保持初步治理面积1.27万平方公里,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显成效。
  徐乘介绍说,2004年,黄河流域各省区启动实施了83条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共完成2049余座淤地坝的建设,是近30年来淤地坝工程建设最多的一年。与此同时,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一期工程——郑州终端站和西安中心站建设已基本完成,并投入试运行,这进一步加强了该流域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
  据了解,2004年,黄河中上游的生态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果。“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于2004年下半年启动,全年完成投资2.2亿元,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甘肃、内蒙古、山西三省区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约130万公顷,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200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多次研讨基础上,确定了“稳定主槽、调水调沙、宽河固堤、政策补偿”的新时期黄河下游治理方略,调水调沙今年已经正式转入生产运用。作为提高黄河防洪能力重要措施,今年6月,山东、河南两省还全面完成了黄河下游第一期标准化堤防的建设。
  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会议上指出,随着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继续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为此,该委员会建议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同时还建议国家制定贴息政策,鼓励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能够争取更多的外资和金融贷款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