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驮煤河小流域水保工程被共青团中央等七部委评为优质工程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贵州省黔西县实施的“保护母亲河”项目托煤河小流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评为优质工程。这是该县自1990年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来获取的最高荣誉。
驮煤河小流域于2000年被共青团中央、水利部批准立项为全国“保护母亲河”项目并于当年开始实施,经过五年治理,流域内初步形成了以坡改梯为龙头,以道路水系为骨架,以连片造林为突破口,工程、生物、农耕三大措施并重的治理格局。
该流域综合治理突出四大特点:一是规模大、综合治理突出。水保林、坡改梯均突破千亩连片治理,并有拦排洪沟、蓄水池和田间便道等水系工程相配套;二是施工设计科技含量高,工程施工质量高,坡改梯和水系工程设计合理,均做到清基砌石、沟渠浆砌、水系工程能排能蓄,经果林、水土保持林整地均按工程整地施工;三是机制创新,效益显著,在机制创新上首先落实了项目法人制,将合同制施工纳入整个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最后逐步推行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该县水保办采用租用或与群众合伙开发等方式首先明确经果林、水土保持林实施地块的产权后,一律按大穴、撩壕工程整地,深施肥高标准种植,坡改梯全部取出田间卧牛石近10多万方,使该流域净增土地250亩,并对坡改梯地块进行全面回填平整;四是建示范园逐步推广新的名优特品种。建设生态示范园一个,并从贵州省农科院引进新的名优特品种29个进行试种,从中选出适应该县的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目前所种经果林已全部挂果投产。
驮煤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治理了该流域的水土流失,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为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