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新华社:专家指出石漠化防治“水是核心,土是焦点”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新华社贵阳5月17日电(记者周芙蓉)17日在此间举行的首届贵州科技创新论坛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对喀斯特石漠化的防治“水是核心,土是焦点”,综合治理策略需要妥善安排。
    中国科学院地质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王世杰博士认为,石漠化治理从宏观上可归纳为一句话,即“水是核心,土是焦点”,要掌握水土的宏观分布规律和配置情况,对症下药,加以综合防治。
    王世杰介绍说,我国西南的石漠化是独特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加大喀斯特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国家发改委2004年8月下发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大工程措施,即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岩溶水开发利用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及生态移民工程。
    有专家认为,这五大工程虽在不同的行业部门都有布置,但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角度,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如何合理地布置这些工程、区域间的侧重点如何考虑等问题,才是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的关键。
    石漠化是我国南方湿润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其主要地质构成是碳酸盐岩。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区域,而其中又以贵州省面积最大。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由于石漠化地区植被不能很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有四大类人为诱因,主要是过度采伐、陡坡开垦、毁林草开垦及采矿毁地,其中,后两种造成的危害最大。
    石漠化治理要有科学创新的“顶层设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17日在此间举行的首届贵州科技创新论坛会上表示,我国要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必须要有科学、创新的“顶层设计”。
    欧阳自远认为,我国石漠化严重的西南各省区市政府部门,应汇集有关方面的已有科研成果,做出有科学、有特色、有创新和先进的“顶层设计”,理清治理的科学思路,提出治理的宏观规划。
欧阳自远说,我国是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大的国家,喀斯特地区最大的问题是石漠化,而全世界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就在贵州省,全省喀斯特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3%。
    欧阳自远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是要掌握我国石漠化分布最广的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系统认识岩溶地质条件和石漠化过程等基础性问题,这必须要有长期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雄厚的积累才能做到。
    欧阳自远认为,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技、国土资源、地质、林业、农业、水利、农村社会发展等部门的工作。因此,他建议,石漠化地区应成立由省政府牵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完)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