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来绿意染荒坡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宁县群众为水保世行贷款项目叫好
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的雷畔沟小流域,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春荣乡北部马莲河左岸的一条三级支沟,流域面积18.75平方公里。自1994年宁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林草覆盖率已由1994年的18.35%提高到2002年的47.2%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已达到了82.1%。当地群众高兴地说:这样的外资贷款项目就是好,既解决了农民吃饭、穿衣、用钱问题,又绿化了荒山,美化了环境,减少了入黄泥沙……
治理前的雷畔沟小流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农田长期处于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状态,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流域内沟头不断延伸,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加之人为破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流域内的干部群众就在塬面开展了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80年代后期治理的重点又逐步转向沟坡。但由于投入低,治理进度十分缓慢。1994年马莲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上马,给宁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雷畔沟小流域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采取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长年治理与阶段突击相结合,治理开发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脱贫致富相结合的治理思路。经过连续8年的突击治理,到2001年一期项目实施结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96平方公里,占规划治理面积的101.2%其中兴修梯田1385亩新建果园195亩荒山荒坡整地造林3990亩人工种草1870亩。同时还在沟道修建治沟骨干坝1座、淤地坝2座。利用坝内水面投放鱼苗养鱼11万尾,利用山地资源在已治理的两个山头上建起山地果园150多亩,现已开始挂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流域内的塬面已全部实现了条田化,梯田的坡耕地已全部修成水平梯田,98%以上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其中30%以上的面积已改造成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田”。2003年流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56元,人均产粮466公斤。
雷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说明,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利用外资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选择,而且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作者:孙太旻 秦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