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不同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忧思环境保护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3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忧虑篇之一 植物界“大熊猫”已难觅踪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 王志伟)记者在对广西生态环境问题调研时发现,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严重的威胁。
在世界唯一的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广西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记者第一次看见了美丽的金花茶。金花茶是世界珍稀的观赏植物和物种资源,主要产于中国和越南。金花茶是山茶花家族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种类,因其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享有“茶族皇后”的美誉。它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植物,座果率低,难以繁育,且分布狭窄,绝大部分分布于我国广西南部,为世界上稀有珍贵植物,被视为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组有4个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植物种。
然而,金花茶的珍贵让很多人觊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许多人前往金花茶产地乱挖乱采,造成很大破坏。中华五室金花茶在八十年代发现后还未来得及采模式标本,就已经找不到踪迹了;2000年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的工程师们准备抢救性引种武鸣金花茶,在武鸣找了两天才找到一株……
金花茶只是生活在地球上丰富物种资源的一种,是庞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至关重要,正如许多专家所呼吁的那样: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忧虑篇之二 红树林在哭泣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 王志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不断呼吁:保护红树林,不要让红树林在海岸线消失。
据从事红树林研究的有关专家介绍,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有极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树林能够防风消浪,固岸护堤,保护沿海的农业和养殖业,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为各种鸟类和昆虫造就觅食、避敌、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还可以净化海水,提取化工原料,人们又称之为“海岸卫士”和“天然牧场”。
令人悲哀的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为了围垦养虾,红树林被毁事件时有发生,红树林在“哭泣”。
1999年1月份,广西合浦县山口毛蟹养殖场围垦建场,山口镇莫屋村千亩红树林被毁。同年11月份,广东商人陈白光未经镇政府、村委会同意擅与闸口镇红石塘村村民签定开发合同,付给村民30万元清除滩涂,红石塘村319.5亩红树林被毁。据一些村民自己的统计,1999年以来,闸口镇各村有2000亩左右的红树林被毁。2002年,合浦追究红树林被毁事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一些毁林者被判刑,而红树林被毁的生态损失是很难追回的。
看到红树林被毁,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博士非常痛心,他对记者说:“长此以往,广西损失的将是洁净的海洋环境。”
忧虑篇之三 水源林被冷落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王志伟)在还没有认识到水源林的重要性以前,水源林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水源头、库区、江河两岸向来是破坏的重灾区。
环保专家测定,每亩针、阔混交林可蓄水14.9至35.9吨,水源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主体地位无法用经济林代替。广西水源林共有164处,划定为24片。记者走访了十万大山、大王岭、大明山等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后发现,各个保护区核心区的水源林虽然得到了不错的保护,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记者发现,一些保护区当地政府官员保护水源林的意识不强,一个官员给记者算了一比经济帐,他说甘蔗是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种植八角经济林也可以有很多创收,却独独不谈水源林的重要性;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重新补种的林木用材林多、防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大多数都在开发生态旅游,而遗憾的是很多旅游区竟然连一个保护水源林的宣传牌都没有。
广西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副处长熊坚告诉记者:“一些地方决策层缺乏正确的生态观,没有认识到水源林的重要性,也没有把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纳入当地经济战略发展规划,只是一味的向原生水源林索取。他们没有认识到,没有水源林来涵养水源又如何有农业的大好收成,没有水源林的良好保护又如何来得长久的生态旅游?”
忧虑篇之四 酸雨之祸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王志伟)伴随现代产业进步,酸雨困扰了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广西是中国四大酸雨污染区之一。
“九五”期间,国家将广西的11个地市、33个县(市)列入酸雨控制区范围,提出明确的防治目标和要求。最近一期的广西环境状况公报表明,2001年广西酸雨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8.24万吨,比上年下降8.4%,但继续向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蔓延。9个城市的降水监测结果表明,9个城市均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平均为35.4%。
广西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陈启钦说:“目前广西9个城市的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酸雨污染得到初步控制,但局部地区情况不容乐观,酸雨防治工作还不能松懈。”
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罪魁祸首,在1999年一年,广西就关闭了高硫小煤矿1612处,关闭2.5万kw以下的小火电机组12台。一位环保专家指出:人祸还需人来治,人类正在为自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活动付出代价。
忧虑篇之五 “小炼钢”又露苗头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 王志伟)2001年广西集中整治了小炼钢问题,关闭所有不符合标准的小钢铁厂,其中贺州地区就关闭了149家小钢铁厂。到2002年年初,广西环保局调查表明,几乎所有被关闭的小钢铁厂全面反弹。
“小炼钢”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过程中伴随严重的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记者在贺州采访时发现,一些小钢厂虽然关闭了,却没有转产迹象,以前的机器设备还有大部分工人都在,卷土重来的态势明显。在梧州地区,一些小钢厂的机器设备虽然没有运转,但几个用于生产的高频炉竟然是新搭建的。同行的环保局工程师告诉记者:“可以看得出口来,这些地方三天前还在生产。”
小炼刚问题为何难以解决?一位环保工作者说:“就是观念的问题。”在与记者的座谈时,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感叹:“小钢厂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下子关停了,真有些舍不得。”总结起来,小炼钢问题很难彻底解决不外乎三个原因:丰厚经济利益的刺激使老板们以身试法,与环保抗衡;一些基层干部不懂环保,一门心思发展经济,过分追求眼前利益;贫困使一些老百姓盲目随从。
忧虑篇之六 石漠化敲响警钟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 王志伟)近年来,我国北方一些省市不断遭受沙尘暴的袭击,水土流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摆在众人面前。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广西有石山面积89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其中裸露石山总面积788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3%。
石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广西石山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南宁三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水源涵养能力低,已形成石漠化的土地面积达3450万亩,占石山面积的29%。
记者走访了百色、南宁两地的石漠化山区。长期以来,由于石山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少,石山区人民只能在石缝中种一点玉米等粮食作物,长势欠佳,由于农业、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群众生活困难。
据环保部门统计,广西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06万平方公里。由于石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程度不高,外部资金投入不足,石山的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难度很大。
汽车在百色地区的石山围绕的公路中穿行,记者看见很多石山都在进行封山育林工作,一些松树已经成活。看着石山上还是过于稀少的树木,同行的广西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黄福行说:“广西在石漠化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前些年来这里,连草都很难看得见。”
忧虑篇之七 期待无公害农业
新华网南宁9月9日电(记者 王志伟)近年来,农药、化肥和农膜用量的不断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在防城港市防城区的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一个当地农民放在那里售卖的野生韭菜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从南宁市来这里游玩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这韭菜可是野生的,肯定没有农药,正宗‘绿色食品’呀!”据了解,在很多城市的蔬菜市场,正在试行“蔬菜准入制”,拿来售卖的蔬菜要先检验一下农药含量是否超标。
人们怀疑农药含量过高的蔬菜不能食用,而蔬菜的生长地也在接受考验。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反季节耕种,农民们大量使用塑料薄膜,又没有却及时清理,“白色污染”危害了农业生态安全;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带来农业生态问题。
广西采取了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控制农药、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发动群众回收废旧地膜等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目前,广西病虫害生防面积136.79万平方公里,天敌保护利用面积22.67万平方公里,综防示范面积19.76万平方公里,三者合计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21.46%;农作物配方施肥面积201.48万,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2.84%;农膜回收率约为75%,有效减轻了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