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审计报:福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3-11-1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审计厅对全省11个水土流失一、二类重点县市2012年度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显示,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省上下群力,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扎实推进了福建生态省建设。
    审计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福建省上下掀起了新一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高潮,从闽东沿海到闽西山区,从闽浙边界到闽边界,八闽大地上遍地植绿、治水保土,干群齐心全力打造绿水环绕、青山常在、宜居宜业的生态之省。11个一、二类重点治理县(市)党委、政府在较短的时间里,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2012年卫星遥感数据显示,11个重点治理县、市水土流失面积近3570平方公里,比2011年减少140余平方公里,减少面积比率3.78%。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森林覆盖率63.1%,连续35年保持全国第一,是全国最“绿”的省份。由于历史、自然原因和水土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因素,长汀等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2012年,福建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帮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制度,16位省领导、67个部门单位、10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进行挂钩帮扶。2013年,福建首次确定100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乡镇由市、县区领导挂钩帮扶,在全国率先把水保工作落实到乡镇。同时,加大资金投入,2012年投入3.3亿元支持抓好22个县的水土流失治理,今年又增加3亿元财政预算资金,支持100个重点治理乡镇。
    与些同时,福建省11个一、二类重点治理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推动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首先,各重点县、市把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作为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南安市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科学发展分类考核范畴,并成立工作服务组,为重点治理乡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站式”指导服务和技术支持;大田县在全省率先成立环境生态综合执法局,负责全县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清流县组建了专业管护巡查队伍,发布县长令,签订村规民约,对全县所有水土流失区实行全面封禁治理。
    其次,各地积极创新治理模式,把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家园清洁等有机结合。安溪县通过在崩岗修建阶式梯田,种值茶树、经济林,养殖生猪等方式综合治理,使崩岗水土流失区变为循环经济区、生态旅游区;长汀县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建设策武南坑、河田露湖美丽乡村;大田县把废弃矿区改造成矿山山庄、矿山公园带来生态、社会效益双丰收;永春县采用空心砖坡改梯技术治理茶园水土流失,提升茶园亩产量。
    此外,各县、市水土综合治理还吸引了社会力量的踊跃参与。中石油出资4000万元,在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1万亩;国家电网福建公司在长汀通过出资认种、认养等方式,高质量绿化更新50亩山林。宁化县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生态建设公司,有效整合各项水土流失治理资金,建立了以水保生态建设公司为龙头,林场开发和大户承包开发、股份合作开发、集体组织开发、社会参与开发的“1+5”工作机制。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