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要闻

“中国南方崩岗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成果通过水利部鉴定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0-02-05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2010年1月24日,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南方崩岗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水利部、水利学会、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水科院、福建省水保办等单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综合运用普查与详查技术、GP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首次全面系统地摸清了我国南方崩岗的基本情况,解决了《南方崩岗防治规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编制规划和崩岗防治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综合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主要创新点是:第一,首次使用统一规范、标准,确定了崩岗调查因子判定指标及调查方法,对我国南方崩岗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为崩岗防治规划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撑,为规划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对我国南方分布的60m2以上的崩岗进行普查登记,使单个崩岗分布特点与空间数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建立了崩岗调查GIS数据库,为崩岗防治的查询管理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第三,总结了我国南方崩岗防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种治理模式,提出的不同崩岗防治措施布局和措施配置体系,对崩岗防治具有指导作用。第四,通过三年的实践,该项成果已逐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指导崩岗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和推广价值。
    会议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许平主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张学俭巡视员、长江委陈晓军副主任、长江委水土保持局廖纯艳局长参加了这次鉴定会。
    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崩岗集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广东、湖南、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湖北、安徽等省也有少量分布。崩岗在水土流失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侵蚀模数巨大、发展速度快,具有突发性、长期性等特点,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农田,损毁桥梁、道路、水库,导致严重的水旱灾害及生态恶化,是南方丘陵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利部的安排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珠江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相关7省(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南方崩岗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并同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李双喜 供稿

最近更新

微信 欢迎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