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会提出 务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新跨越
来源: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上传日期:2018-07-24 打印本文章 【字体】 大 中 小 在主汛期刚刚结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完成“十五”计划,迎来“十一·五”规划的大好形势下,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于10月29日在成都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全面回顾和总结交流了“十五”以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传达贯彻2005年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和“长治”十七次会议精神,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深入研究我省水保事业改革的新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十一·五”发展方向和当前工作重点。会议提出,科学谋发展,创新解难题,务实推进四川水土保持工作新跨越。
会议认为,十五期间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创新不断、亮点频现、成效卓著的五年。五年来,全省上下调整思路、抢抓机遇、共谋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坚持山上与庭院统筹、城市与农村互动、治坡与治林并进、治理与监督共举、保护与开发协调的新思路,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效益彰显的新态势,成功迈入了治理上台阶、监督大发展、监测新突破、宣传上档次、机制有创新、管理有新意、调研新成果的新阶段,涌现出了令人欣慰的十大看点。一是综合治理快速发展。五年来,我省已先后在1000多条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共完成投资9.73亿元,完成防治任务1110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00平方公里。二是预防监督深入推进。“十·五”期间,全省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558个,水土保持总投资1.38亿元,查处水保违法案件1259宗。三是监测监理开拓进取。全省已建立1个总站、12个监测分站和9个监测点,初步形成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框架,并制定了具有独创性的3个监测技术规范性文件,公告了我省首个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启动实施了瀑布沟水电站等15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四是产业示范亮点凸现,形成了以会理石榴、汉源花椒、雷波脐橙等为代表的一批响当当的水保优质产品和优势产业。同时,水保示范区幅员面积已占全省面积的22.22%,全省已有15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级水保示范县,60条小流域成为国家级示范小流域。五是民营水保异军突起。全省民营水保业主已发展到1万多家,投入治理资金80多亿元,治理“四荒”540000平方公里,吸纳务工人员5万多人。六是机制创新与时俱进。既有效地缓解工程投入不足的矛盾,降低了工程造价,又规范工程管理,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七是部门协作渐入佳境。省水保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保工作全局,着眼“一盘棋”战略,发挥部门优势,紧密配合,协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形成了合力共促的良性互动关系。八是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已建立35个水保科技示范园、12个水保试验站和45个水保技术服务推广站,并有45项水保科研成果获奖。九是宣传教育形式创新。积极开展青少年水保普及教育工作,建立水保门户网站,追踪报道水保热点问题,建设中国水利水保林,全面开创了水保宣传工作的新局面。十是调研成果丰硕,对确保全省水保工作的稳步进行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会议强调,要认清全省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危害深、影响大的严峻形势,要正视水土流失危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开发与保护之间、治理与投入之间的矛盾,要找准当前水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牢牢把握“中央关切,省委、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有利时机,为全面建设“生态四川”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会议要求,明确目标,落实措施,突出重点,分解任务,确保“十一·五”期间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25000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申报、审批率达95%以上,实施率达90%以上,全省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实现全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其主要措施,一是突出预防监督,强化依法行政;二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综合治理步伐;三是加快科技进步,注入水保新的内涵;四是加强水保机构队伍建设,提升水保行业实力。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坚持三项制度,打造四个亮点,突出五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三项制度”,即坚持水保政府目标责任制、预防监督一票否决制、资金管理一票否决制。“四个亮点”,即要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我省的水保工作呈现出“庭院水保展新颜、坡面水系大推广、民营水保大发展、科技园区新突破”的全新局面。“五个重点”,即“落实以人为本抓治理、依法行政强监督、强化管护促修复、试点探索拓空间、精心准备迎验收”等五项工作。“五项措施”,即要求水保监测要踏上新里程、宣传教育要上到新档次、改革创新要能破解新难题、调查研究要出新成果,建设队伍要能促和谐。
会议号召,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始终依托法律法规的强力支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再创四川水土保持事业的新辉煌。
副省长陈文光,省政协副主席阿称,水利部水保司司长刘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郭索彦,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廖纯艳,省政府副秘书长唐建军,省政协农委主任文正经,省委农办副主任杨新元,省人大农委副主任陈历伟,省水利厅厅长彭述明,副厅长陈荣仲、朱兵,省人事厅副厅长陈其金,省财政厅副厅长帅克等领导及省级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会议,全省有关市州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省水利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省水土保持局中层以上干部及全省有关市州水利(务)局分管水保工作的领导、水保办主任和有关重点治理区的基层代表参加了会议。陈文光、刘震、熊铁等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另发)。彭述明厅长代表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和省水利厅作会议主题报告(另发)。朱兵副厅长作会议总结讲话。唐建军副秘书长和陈荣仲副厅长先后主持会议。
广安市水利局、巴中市水利局、米易县水保办、大竹县水利局喜获全国水保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樊太岳、殷治强、嘉国林、吴咏、亢群富喜获全国水保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成都市龙泉驿区水利局等40个水保工作先进集体和刘盛君等80名水保工作先进个人受到省人事厅和省水利厅联合表彰。(王卓蒋文)
会议认为,十五期间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创新不断、亮点频现、成效卓著的五年。五年来,全省上下调整思路、抢抓机遇、共谋发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坚持山上与庭院统筹、城市与农村互动、治坡与治林并进、治理与监督共举、保护与开发协调的新思路,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协调推进、效益彰显的新态势,成功迈入了治理上台阶、监督大发展、监测新突破、宣传上档次、机制有创新、管理有新意、调研新成果的新阶段,涌现出了令人欣慰的十大看点。一是综合治理快速发展。五年来,我省已先后在1000多条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共完成投资9.73亿元,完成防治任务11100平方公里,完成生态修复面积300平方公里。二是预防监督深入推进。“十·五”期间,全省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2558个,水土保持总投资1.38亿元,查处水保违法案件1259宗。三是监测监理开拓进取。全省已建立1个总站、12个监测分站和9个监测点,初步形成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框架,并制定了具有独创性的3个监测技术规范性文件,公告了我省首个水土保持监测公报,启动实施了瀑布沟水电站等15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四是产业示范亮点凸现,形成了以会理石榴、汉源花椒、雷波脐橙等为代表的一批响当当的水保优质产品和优势产业。同时,水保示范区幅员面积已占全省面积的22.22%,全省已有15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级水保示范县,60条小流域成为国家级示范小流域。五是民营水保异军突起。全省民营水保业主已发展到1万多家,投入治理资金80多亿元,治理“四荒”540000平方公里,吸纳务工人员5万多人。六是机制创新与时俱进。既有效地缓解工程投入不足的矛盾,降低了工程造价,又规范工程管理,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七是部门协作渐入佳境。省水保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保工作全局,着眼“一盘棋”战略,发挥部门优势,紧密配合,协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形成了合力共促的良性互动关系。八是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全省已建立35个水保科技示范园、12个水保试验站和45个水保技术服务推广站,并有45项水保科研成果获奖。九是宣传教育形式创新。积极开展青少年水保普及教育工作,建立水保门户网站,追踪报道水保热点问题,建设中国水利水保林,全面开创了水保宣传工作的新局面。十是调研成果丰硕,对确保全省水保工作的稳步进行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会议强调,要认清全省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危害深、影响大的严峻形势,要正视水土流失危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开发与保护之间、治理与投入之间的矛盾,要找准当前水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牢牢把握“中央关切,省委、省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有利时机,为全面建设“生态四川”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会议要求,明确目标,落实措施,突出重点,分解任务,确保“十一·五”期间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25000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申报、审批率达95%以上,实施率达90%以上,全省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实现全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其主要措施,一是突出预防监督,强化依法行政;二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综合治理步伐;三是加快科技进步,注入水保新的内涵;四是加强水保机构队伍建设,提升水保行业实力。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坚持三项制度,打造四个亮点,突出五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三项制度”,即坚持水保政府目标责任制、预防监督一票否决制、资金管理一票否决制。“四个亮点”,即要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我省的水保工作呈现出“庭院水保展新颜、坡面水系大推广、民营水保大发展、科技园区新突破”的全新局面。“五个重点”,即“落实以人为本抓治理、依法行政强监督、强化管护促修复、试点探索拓空间、精心准备迎验收”等五项工作。“五项措施”,即要求水保监测要踏上新里程、宣传教育要上到新档次、改革创新要能破解新难题、调查研究要出新成果,建设队伍要能促和谐。
会议号召,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始终依托法律法规的强力支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再创四川水土保持事业的新辉煌。
副省长陈文光,省政协副主席阿称,水利部水保司司长刘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熊铁,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郭索彦,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廖纯艳,省政府副秘书长唐建军,省政协农委主任文正经,省委农办副主任杨新元,省人大农委副主任陈历伟,省水利厅厅长彭述明,副厅长陈荣仲、朱兵,省人事厅副厅长陈其金,省财政厅副厅长帅克等领导及省级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会议,全省有关市州分管农业工作的副市长、省水利厅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省水土保持局中层以上干部及全省有关市州水利(务)局分管水保工作的领导、水保办主任和有关重点治理区的基层代表参加了会议。陈文光、刘震、熊铁等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另发)。彭述明厅长代表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和省水利厅作会议主题报告(另发)。朱兵副厅长作会议总结讲话。唐建军副秘书长和陈荣仲副厅长先后主持会议。
广安市水利局、巴中市水利局、米易县水保办、大竹县水利局喜获全国水保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樊太岳、殷治强、嘉国林、吴咏、亢群富喜获全国水保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成都市龙泉驿区水利局等40个水保工作先进集体和刘盛君等80名水保工作先进个人受到省人事厅和省水利厅联合表彰。(王卓蒋文)